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骗取财政补贴为何这样普遍

2014年03月25日 10:19 来源:兰州晚报 参与互动(0)

  新华社于3月23日播发《6个公章管不住造假——沈阳市于洪区近10万元校车补贴被冒领事件追踪》报道后,于洪区委宣传部24日通报,有关部门已查实沈阳雨露校运有限公司申请补贴报表中存在问题,责令其将多领的95634元补贴款上缴;停止校车办负责人工作,配合组织调查;进一步加强校车补贴资金审核环节的管理,确保校车运营工作顺利进行(详见今日晚报AA06版)。

  这是一个完全可以预料的结果。可以预料的是因为这样的回复在同类事件中曾多次似曾相识地出现过,通常来说,这属于最“正确”和最“标准”的答案。现在,钱退了,相关负责人也停职了,也举一反三加强管理引以为戒了,似乎,再无什么不妥,再无什么可以追问追究的了。

  但,息事未必宁人。你看当地规定,每台校车都要经过教育、公安、学校、交通等6个部门盖章审核,这也就是说,要完成冒领补贴,必须要过这6关才行,只要任何一关有所警惕,冒领就难获最后的成功。现在只处理一个“关口”的责任人,起到的警示作用恐怕十分有限。当然,更需要追问的是,当初这些“关口”是怎么一个一个被通过的。是工作疏忽?是责任心不强?还是被人情攻破或者被回扣拿下?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才好。

  当然,可能有很多人觉得近10万元的数目不是太大,但我们从中看到的却是财政补贴在发放过程中的轻率、混乱和靡费。于洪区被冒领的只是校车补贴,而在近几年,我们见到过的冒领却不止这一项、这一起,有虚报冒领农村学生的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的;还有夸大退耕还林地面积,套取国家补助款的;有虚报家电销量,骗取家电下乡补贴的;有伪造农民工培训资料,骗取国家拨付的补贴资金的;还有把已有的旧工程做成新工程,骗取农田水利项目专款的;甚至编造虚假灾害资料夸大受灾面积和损失,骗取国家救灾资金的……有人甚至断言,哪里有国家财政补贴,哪里就有虚报冒领。

  细究之下,你会发现这些冒领在操作手法上基本一致,几乎绝大多数都是回扣开路、上下串通,把骗取公共财政补贴当成“项目”运行,把骗到的钱视为自己的“利润”。甚至在一些地方,一些“项目”已然从地下走到地面,成为人人皆知的生财之道。

  因为冒领的是国家财政补贴,一不会给地方财政增加负担,更不会动了部门和个人利益,所以多被视为“无本生意”,所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大多睁只眼闭只眼,甚至参与其中。同时,地方监察部门又多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而熟视无睹,选择性失察。

  冒领10万元校车补贴,的确不是多大的事儿,但它再一次暴露了财政补贴在发放上所存在的巨大的监管漏洞。如果发现之后,只有一个部门负责人被停职,那其实就是对另外几个同样负有责任的部门负责人的姑息和迁就。如此处理,能有多少震慑力?所以,对于各种虚报冒领,必须要升级完善所有监管链条,严字当头,让查处成为必然,让追责成为必然。唯如此,才可能终结这类把国家和纳税人当做欺骗对象的骗局,让财政补贴好钢用到刀刃上,体现国家扶持政策的本意,惠及百姓,促进社会各阶层和谐共进,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蔡宁祯)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