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日报:生态系统要“休养生息”

2014年03月25日 10:54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0)

  全国两会已经圆满闭幕,我们对生态文明的思考仍在途中。

  与两会代表委员从法治和制度创新入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互动,我们对生态系统的“休养生息”发出强烈呼吁。

  正如专家学者指出的那样,中国历史上的“休养生息”,主要是指通过“轻徭薄赋”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同时恢复经济和人口再生产能力,从而促进农业恢复、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将“休养生息”移植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追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创新之处在于,从生态发展的角度出发,把生态系统视为一种生命系统,像珍惜人的生命那样,使其通过自身的休养生息,恢复生态平衡,保持勃勃生机。

  到过都江堰的人,无不对其“道法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感到惊讶。实际上,都江堰工程保持勃勃生机的前提,是它对江水的两级滤波系统和因时制宜的自然修复、自我调节。在都江堰时代,成都平原对水资源的需求明显小于水资源总量,而人类主要生活在内江流域,外江流域则留给其他物种生存。在干旱时,60%的水资源也足够保障成都平原的用水,而多余的水则通过外江排走。也就是说,千百年来,人类主要生活在由内江保障的区域内,而外江流域则主要起着生态功能区的自我保护、自我调节、自我恢复作用。没有外江的休养生息,内江的水利灌溉不可能做到“水旱由人”。都江堰的奇迹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惊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以调整人的经济行为为主,以生态工程措施为辅;对重点生态破坏区的生态恢复应顺应自然规律,以自然恢复为主。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

  “休养生息”战略不仅适用于目前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湿地,也适用于海洋、森林、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推行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保护措施,实际上就是对重要生态系统实施休养生息战略。实践表明,实现生态环境的休养生息,就是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根本出发点,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系统要“休养生息”,核心是“生息”,即恢复和保持生态系统良好的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功能;基本措施是“休”和“养”,即一方面停止过度的人为破坏活动,一方面积极采取保护措施。用两会代表委员的话说,就是要在政府主导下,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大力推行落后产业退出机制,最终实现重要生态系统恢复良性循环的生态功能。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草原生态功能退化等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不能不实施“休养生息”战略的危急时刻。最令人担忧的是水域生态系统污染,已经从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从单一污染发展到多元化污染,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常规污染、有毒有机物、重金属、藻毒素等水污染衍生物相互作用的流域性污染态势。此时此刻,治理水污染既要“釜底抽薪”,也要“正本清源”,更要“休养生息”!

  “护一盆清水,润半个中国”!我们强烈呼吁将 “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纳入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国家战略,我们强烈呼吁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纳入 “长江经济带”统筹规划。此时此刻,我们建议在长江上游设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加快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川西北高原沙化治理和草原生态系统休养生息。

  为了长江黄河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我们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节能减排走向生态文明!(评论员 梅松武)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