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辟谣变撒谎是对官方公信力的双重伤害

2014年03月27日 14:55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杭州市从昨天起开始对汽车限制上牌。这是继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之后又一城市限牌,在限制的时间上不算“排头兵”,对非本地人来说也不算大新闻,但它还是成为一则热新闻。

  成为热新闻的原因是,限牌的消息来得十分突然。在此之前,杭州市治堵办对限牌的传闻多次辟谣,表示杭州公共交通体系以及路网建设尚不具备限牌条件,限牌之前也还有限行升级等治堵措施,并认为这是车商为了刺激消费进行的炒作。

  大量网民对杭州市政府突然宣布限牌的行为表示不解,认为政府多次辟谣又突然宣布限牌,有损公信力,“多次狼来了,让百姓模糊了视线、车市乱了章法,也已让政府失信!面对疯抢的局面和限牌后的种种问题,杭州,你欠一个承诺,更欠一个解释!”

  浙江卫视的一位制片人在微博里说:“昨晚,杭州限牌在民间一片传谣声和政府一片辟谣声中终于尘埃落定,谣言又一次成为遥远的预言。一项特殊的公共管理措施,临时发布无可厚非,但作为涉及每个公民经济利益的政策,为何会先被各家4S店掌握?那个事先囤积一千辆车的土豪,又掌握了哪个内部信息渠道?他的这次获利又将与谁分成?谁来彻查?”

  看来,突然宣布限牌不是问题,而且也必须这么做——如果事先让公众知道即将限牌,必将引起人们抢购汽车。但为什么有人早已知悉即将限牌?这显然是政府内部有人走漏了消息。这一内部消息让一些人抢在公布之前先购车上牌,甚至从中牟利,造成了信息获取的不公。

  但通过内部消息获利的毕竟还是少数人,这仍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杭州官方把事实当“谣言”“辟”了。这种“辟谣”实际上是撒谎。

  也许是杭州相关部门看到限牌的消息被走漏了,为了防止人们在公布之前抢购,他们才以“辟谣”的方式补救。

  但抢购汽车与失信于民哪种损失更严重?公信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很难用价格来评估,可是它却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的周边。失去公信力,尽管不会像失去空气那样令人窒息,但也会让整个社会陷入真假难辨、判断失据的迷失状态。当社会被虚假和谎言所填充后,每个人都将是假面舞会里的舞者,看不清对方的真实面目,人心将成为永远无法抵达的彼岸。

  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在诚信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政府的信誉不但影响自身形象,对社会还具有辐射作用。一旦政府信用的余额不足,甚至经常出现负资产,那么它的任何决策和政令都将被公众所怀疑,从而失去引领和管理社会的资格与能力。

  可是,我们官方出尔反尔、自损信誉的事情并不少见:刘铁男被实名举报时,能源局曾声称这是污蔑;郑州夜店打字幕欢迎项城田局长,官方说是“恶作剧”;佛山执法人员殴打司机的视频曝光后,相关部门却坚称自己“文明执法”;涪陵综合执法局一吴姓公务员不雅照被曝光,该执法局却否认照片中的男子是他们的工作人员……当这些被否认被“辟谣”的事被一一证实时,官方的公信力也被一一打脸。

  尽管“无可奉告”不是一种应对媒体的好方法,但为了信誉的尊严,官方对不便透露的消息宁可沉默也不应撒谎。撒谎本来就是对公信力的伤害,官方把真实当作谣言,使“辟谣”本身变成撒谎,这是公信力的双重伤害。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