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用市场手段引导京津冀一体化

2014年03月28日 09:2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出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有不少新意,比如对保定的定位是:保定市作为畿辅节点城市,利用地缘优势,谋划建设集中承接首都行政事业等功能疏解的服务区。

  由于近年来北京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口规模超出规划,民间和媒体对北京发展环境的讨论十分热烈。这些声音显然也到达决策层。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作过重要批示,2014年2月,总书记调研北京时还用“太胖”来比喻北京的臃肿。显然,以解决北京发展环境问题为核心,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协调发展是进入决策层考虑的。

  关于保定如何定位,背后其实是两个问题。一是北京如何瘦身,如何摆脱目前的大城市病;二是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如何分流北京经济功能,并从中获益。这两个问题其实可以统一到一个问题,就是京津冀的一体化。北京的中心功能过于繁多,中心城区集中了太多资源,而往郊区的资源分流较少,导致郊区出现很多“卧城”。比如北京郊区以及环北京的河北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高质量企业也较为缺乏。因此,通过北京的瘦身运动,应弱化一些不必要的经济功能,将一些产业和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物流企业和低端服务业转移到河北等邻近城市。此外,也可以将一些国企总部、高校和医院等人口密集的机构迁移出去。

  北京瘦身,周边吃饱,这样的蓝图听起来很合理,也很美好,但用什么样的力量去达成这样蓝图,恐怕才是真正棘手的地方。京津冀一体化框架若落实到具体个案,必然遭遇诸多困难。举例说,我们如何去判断哪些是相对低端、低附加值、高消耗、重污染的企业?一家企业选择在北京有它的成本考量,用行政之手去转移企业是否恰当?现实中,又的确有一批从北京搬迁到周边地区的企业发展远不如前。此外,试图通过政治功能的迁移促进目的地发展,在世界上也鲜见成功案例。巴西之前就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搬迁到巴西利亚,目的是促进巴西中部地区发展,然而首都搬迁后,大量官员、商人还是以里约为中心,工作日集体往巴西利亚跑,弄成了“双城记”,美好的初衷并未起效。

  北京之所以人口膨胀,各色人等竞相扎堆,根本原因在于北京为他们提供了相对领先的公共服务品。换句话说,北京成为资源的洼地,只要这种洼地的基本形态不改变,要素就会像水一样往洼地中心流。笔者认为,实施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应谨慎使用行政手段,建议更多用市场手段去规划和引导。对于政府来说,在尊重市场选择的前提下应更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特别是相对落后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他们能在河北获得较为满意的公共服务品,总成本能够控制得更低,他们为什么不过来呢?如果是相反的情况,恐怕逼着去也难行,否则怎么解释有些企业甘愿付出巨大搬迁成本也要搬到北京?

  无论是京津冀一体化,还是其他地方的一体化,政府均应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去规划和引导,并用优秀的公共服务品建设来搭好台,从而更好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唱好戏。(朱迅垚)

【编辑:张海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