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部分地区创新生态葬方式:“骨灰抛撒”拿补助

2014年04月07日 09:0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紧缺,我国不少城市“墓地危机”形势严峻。为了避免“死人跟活人抢地盘”,各地政府积极创新“绿色殡葬”,比如骨灰抛撒不留任何标记。赞成者认为这能节约土地资源,而持质疑观点的专家和百姓则直言,这些做法太超前。

  “墓地危机”催生“绿色殡葬” 普通百姓应者寥寥

  去年发布的《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2—2013)》显示,全国大部分城市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多个大城市公墓资源紧张的状况不容乐观,不少地区甚至出现“墓价高过房价”的现象。

  上海一些家庭为求一公墓墓穴要忙活大半年,全家动员轮番“盯梢”公墓出租信息;去年曾经出现一些北京市民组团去河北考察墓地的情况,一些地方还出现墓穴墓葬蚕食耕地资源的现象,引发了系列社会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2009年,民政部门明确提出推广包括海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壁葬等在内的“绿色殡葬”。

  4月2日,浙江省温州市举行了第3次联合海葬活动,57名逝者家属将逝者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入洞头大瞿岛附近海域。据了解,温州市自2012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联合海葬活动,第一年只有10多人参加,如今人数虽有增加,但难以看到实质性的变化。

  浙江义乌市此前出台的《义乌市实施生态葬管理试行办法》规定:树葬、花葬、草坪葬每例奖励3000元,骨灰撒散的每例6000元。从2014年1月1日起,义乌提高了生态葬奖励标准,骨灰实施撒散由原来的每例6000元提高至1.5万元。安吉县对生态葬的奖励从800元到1万元不等,但去年只有4例骨灰抛撒,今年有7例。政府为此加大补贴和奖励力度,但百姓应者不多。

  在宁夏银川市松鹤陵园,占整个陵园墓位的30%生态墓墓位绝大多数未售出;该市福寿陵园里,200个占地面积很小的低价生态墓3年来仅售出十余座。

  高额奖励的“生态葬”为何鲜有问津

  对于生态葬,老百姓的观点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认为土地紧张需要节俭;另一部分则受传统习惯影响,不愿接受这种新式葬法。绝大部分老百姓明白生态葬的好处,但仍然过不了传统关。

  不少地方政府人员反映,生态葬不容易推行,关键在于老百姓的观念难以改变。传统观念认为,对死者的尊重就必须入土为安,一些老百姓还追求重殓厚葬,以显示家族的实力和孝道。

  浙江省长兴县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李小斌介绍说,他们计划推行联村建生态公墓就阻力不小,因为村民不愿意把亲人葬在别村的公墓里。

  而对于部分地方推出的骨灰抛撒做法,有基层干部说,子女把长辈的骨灰撒掉会被邻居骂不孝。百姓哪会为了拿1万元奖励背上“不孝”的骂名,这种思想的转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推行手段薄弱也是生态葬难以大范围推开的原因之一。据了解,目前推行生态葬主要以提倡为主。安吉县民政局副局长傅雪忠说,政府的导向是向生态、移风易俗方向转变。但是相关部门的手段比较薄弱,执法手段不硬。

  一些操作上的问题客观制约着生态葬的实施。一位曾经想尝试把逝去父亲进行生态葬的杭州市民告诉记者:“海葬需要到指定海域,事先要和当地殡仪馆联系,办一些手续,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再出海抛撒,流程较麻烦。”记者发现,没有“平民化”的制度和流程常常让一些对生态葬感兴趣的人放弃选择。祭扫平台难以落实,也是生态葬推行中遇到的难题。

  生态葬创新也应稳步推进

  需求市场的冷淡使得不少商业陵园减少了生态葬的项目,反过来又制约了生态葬的推行。有专家认为,让生态葬切实可行,需要加大宣传、转变群众的传统观念,但不宜超越传统习俗太多。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说,通过宣传想改变老百姓的传统观念,就必须讲明生态葬对环境保护、土地节约等的重要意义;对于老百姓有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益处。

  “政府部门的制度扶持也必须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满足人们祭扫的需求,设置祭扫平台;将手续简易化、平民化等。”杨建华说,“还应该给予推行生态葬的市场主体一些政策优惠,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市场来转变传统观念,或是树立一种新的殡葬环保理念。”

  采访中,有的市民和相关部门干部认为,此前丧事大操大办,重视死后的排场,引起大家的反感。但比如骨灰抛撒这样的创新,也不是可以扩展的方向。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地方干部说,类似骨灰抛撒这样的做法,不宜宣扬。节约土地是工作方向,但是总要给子孙后辈留个祭奠或者寄托哀思的地方,生态葬改革也好、创新也罢,总还是要贴近实际、稳步推进。(记者 韦慧 岳德亮)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