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使医护工作者免于医闹之恐惧

2014年04月11日 13:5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法治是根除医闹问题的唯一途径。在美国,只要证明是医院过失,那赔偿金额是相当巨大的,但如果医院无过失,医院不需要掏钱,但病人要支付庞大的诉讼费。因此,病人不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诉讼的。只有将解决问题的途径规范在法治轨道上,才有可能彻底根除医闹。只有在法律完善的前提下,医患之间的互信才有机会得以重建。

  “看,这是我的防身武器。”几天前我去看病,攀谈中一个医生拿出一把扳手。“唉,医患矛盾这么激烈,说不定哪天我会遇刺,所以医院叫我们做好防卫。”医生边开药方边苦笑说。可见,近一年来医闹事件,对医务工作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应对医闹,首先要弄清谁是医闹的主体。其中有一部分是患者及其家属,他们在病情压力、情绪失控的情况下有时会暴力袭医。但这位医生指出,更多的是“职业医闹”,他们平日在各大医院闲逛,从各种医疗事故中嗅到“商机”,就马上游说患者家属,称自己可以帮助家属向医院索要赔偿。协商好之后,打着患者家属的旗号,在医院上演要求医院承担责任的闹剧,这些“职业医闹”的手段可谓相当过分,包括封堵医院大门、殴打医护人员,甚至拉医生赤脚游街等都不在话下。要打击医闹,就必须区分这两种情况。

  医闹行为诞生的土壤,其实就是扭曲的医患关系。必须承认,个别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抹黑了整个行业,从居高不下的药价,到一些大药方、红包等不良行为,到见死不救的冷漠,成为一个时代的醒目伤疤。这里的深刻原因,有人说是医疗行业市场化,因为政府投入不足,医院被迫以药养医,加上相关法规不健全,患者很自然成为了被宰的对象。不少民众得出了“有病千万不要去医院”、“不给红包不开刀”等偏激结论。信任危机成为“医闹”事件频频发生的直接导火索。

  在这种互不信任的环境下,一旦出了医疗事故,老百姓就会归咎于“无良医院”,并在愤怒中出现了医闹的倾向。在事故赔偿上又缺乏刚性的法规,因此出现了“谁闹赔谁,不闹不赔”的尴尬局面。因此,最后医患双方只能通过“斗狠”来博弈,加上“职业医闹”的介入,又让矛盾不断升级。所有医务工作者都要为这个结果买单,他们都成为了医闹可能袭击的对象——医生带扳手、锤子、头盔上班的不在少数,据说还有护士下班后集体学跆拳道……

  日前有一新闻,广州拟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以专业的第三方鉴定应对医疗纠纷,设立和开展调解工作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这一手段有助于解决医患问题,这个思路就是让医诉途径更加畅通。在美国也有这样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参与者不仅是熟知医疗专业技术的人,还有各色非医疗专业人士,尽可能平衡医患之间因知识不对等引发的问题,加上其外的各种监督体系比如保险公司,确保医疗官司也像其他官司一样是被公正解决。

  此外,还需要有更详细的相关立法。日前,江西省出台的全国首部医疗纠纷地方性法规《江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就提到了医患双方在治疗前先保存证据等,被认为是“为解决医疗纠纷、打击医闹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这说明,法治是根除医闹问题的唯一途径。在美国,只要证明是医院过失,那赔偿金额是相当巨大的,但如果医院无过失,医院不需要掏钱,但病人要支付庞大的诉讼费。因此,病人不会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诉讼的。只有将解决问题的途径规范在法治轨道上,才有可能彻底根除医闹。只有在法律完善的前提下,医患之间的互信才有机会得以重建。

  希望前文中提到的那位医生,以后可以收起扳手,专注地治病救人。  马立明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