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发展技术医保喘息三大支持体系助推居家照护

2014年04月11日 16:09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截至2013年底,上海户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87.62万人,占总人口27.1%,预计到2025年左右将达到老龄化的高峰。目前,上海已经进入了人口深度老龄化,随着家庭结构呈小型化趋势,发展居家照护,更需技术、医保、喘息服务三大体系保障。

  昨天下午,2013年上海老龄人口状况发布透露,市政府新近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推动发展居家照护三大支持体系的新走向。

  技术辅导

  目前,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71.55万人,占总人口的5.0%;较上年增加了4.51万人,增长6.7%;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和占总人口比重均较上年增加了0.3个百分点。

  可见,即使现有的近11万张养老机构床位全部提供给高龄老人,仍有约85%的高龄老人必须留在家中养老。同时,沪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约占沪籍老年人口的6.7%,约25万人。老人常年卧床,如何帮老人预防褥疮;老人有吞咽功能障碍,吃饭前,如何帮助老人活动口腔肌肉,防止食物误入气管;洗澡前,又该如何为老人量好血压,试好水温,状况允许再入水……类似的技能技巧,都是高龄失能老人家属亟需掌握的。去年8月初,全市首个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技术辅导的公益培训班在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开班。

  但支持家庭照料服务开展,申城肯定不止需要这一个“公益班”。市政府的实施意见显示,将实施家庭照料者培训项目,依托专业的医疗机构、社区内养老机构、助老服务社等专业社会组织,为照料老人的家庭成员或家政人员提供培训,提高专业照护能力。

  喘息服务

  进入“十二五”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渐成新增老年人口主体,少子化、高龄化并存,这样的老龄人口现状决定了喘息服务的需求庞大——那些常年有老人卧病在床的家庭,如何才能休息一下喘口气?3年来,浦东、静安、黄浦等区的一些社区酝酿试点“喘息服务”。试点普遍面临的难题是:服务能力有限,服务人数少,亟需接受服务的家庭却被“边缘化”。

  值得欣慰的是,喘息服务已经明确出现在市政府的实施意见中。实施意见要做的是,“在全市范围内鼓励床位供给充裕的养老机构提供老年人短期入住床位,为照料老人的家庭提供喘息服务。”市民政局老年工作处负责人陈跃斌说。

  纳入医保

  居家照护服务价格是关键,不少基本护理项目,如果住院就可享受医保,但如果在家里由专业机构提供服务,目前还不能由医保支付。只有让居家护理的一些基本项目也能享受医保,才能让更多老人“付得起”。

  “去年静安寺街道30个家庭接受了居家照护公益培训,事先对这些家庭的调查显示,居家照护如何纳入医保,是大家最迫切的现实需求。”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说。

  事实上,2010年本市启动“探索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综合课题研究”。去年,本市“老年护理保障计划”在6个街镇试点,试点街镇包括:杨浦区控江街道、五角场镇,闵行区莘庄镇、江川街道,浦东新区潍坊街道、塘桥街道。试点前,要对老年护理需求评估、费用结算提出具体措施;明确达到80岁以上,居住在家或在养老机构,经过评估因为疾病、生理功能衰退而达到轻度、中度、重度护理需求等级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独居老人,给予老年护理费用专项补贴。

  在试点之后,如何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市政府实施意见提出:在评估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试点范围和受益人群,不断完善政策,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本市实际、覆盖城乡全体老年居民的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记者 姚丽萍)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