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安景点门票价格超北京遭吐槽 专家:非长久之计

2014年05月07日 21:14 来源:西部网 参与互动(0)

  五一小长假刚过,作为旅游城市的西安在短短3天假期共接待了超过380万的游客。大多数人都是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不过也有些游客反映,西安一些景点门票价格过高,甚至有人在网上吐槽,质疑这门票定价的合法性,那究竟西安景点的门票价格是否明显比其他地方高。来看记者的调查。

  “西安的旅游太夸张了,人多好玩但是票也太贵了,海洋馆票价比我帝都的还贵,大唐芙蓉园虽然不错但就是个公园,票价要120,故宫也就几十块吧!”这是网友“四海之交满天涯”日前发出的一条微博,在@了西安本地几个知名博主后被大量转发,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说西安景点门票贵!这是真的吗?

  北京游客王先生:“跟北京相比肯定贵啊,北京像是故宫(门票)就几十块钱,颐和园也就三十块钱。”

  咸阳游客汤先生:“觉得还是有点贵,(海洋馆)这三个地方两百块钱,确实有点贵。”

  景点门票贵!采访中,这的确是外地游客的一个普遍共识。在西安市物价局公开的一份市管旅游景点门票价格表上记者看到,城墙、钟楼、鼓楼、小雁塔,朱雀森林公园,大多数景点的门票价格在30到50之间,个别贵一点的门票也多分为淡旺季两个价格。按理说,这票价应该是一般游客可以接受的,可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贵呢?再仔细查看,其实,真正贵的门票分两种,一种是兵马俑(票价150),华清池(110)这种知名旅游景点,还有一种就是西安市民所说的“曲江系”景区了,像曲江海洋世界,套票的价格达到190元,大唐芙蓉园,也要120元。

  这些地方也就是外地游客和网友反映票价高的典型了,同是5A景区,北京的故宫门票价格旺季是60,淡季只要40元。长城八达岭门票价格为每人次淡季60元,旺季80元(含八达岭长城、长城博物院、熊乐园、景区内交通等),而北京海洋馆的价格也只有120元!且不论北京和西安的收入水平,单就这门票价格差距也难怪大家会吐槽了。

  “门票经济”造成高票价 专家:定价虽合法却不是长久之计

  同样是海洋馆,西安曲江海洋馆的价格比北京高百分之30。同样是世界知名旅游景点,兵马俑、华清池的价格远远高于故宫和长城,这又是为什么呢?门票定价是否合法,这票价又是怎么制定的呢?

  记者了解到,根据我国现行旅游法的规定,像兵马俑华清池这种国有景区门票是由旅游局、物价局和当地政府根据景区的评级在一个范围内来确定的,4A级景区的门票价格范围是50到150元,5A级景区的范围是50到200元。而曲江海洋世界这种由企业投资兴建的人工景区则是由企业自主定价,不过最高不能超过200元。西安这些景区的门票价格虽高,但定价都是合法的。

  西安市物价局工作人员:“(票价)符合,符合政策的。(海洋馆)人家是自主定价,这个属于市场行为。”

  那为什么,同样类型的景区,西安的门票价格会高于北京呢?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的专家。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燕:“我们这个旅游景点,为什么比北京的故宫门票(要高),比如说兵马俑门票,超越了故宫的门票,那我们的海洋馆超出了青岛的海洋馆,广州的海洋馆的门票价格呢,原因就是我们现在还处在门票经济的初级阶段,虽然陕西的旅游业在大步的发展,提升很快,但是门票仍然没有摆脱门票经济的初级阶段,发展阶段,我们没有拉动起来旅游的第三产业和配套的一些设施,所以说门票经济占到我们旅游(收入)的50%,甚至更多。”

  旅游收入大部分靠门票,这是西安一些4A、5A景区的共同特点,由于配套产业不完善,景区无法从其他方面获得收入,门票价格自然就高。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燕:“这个并不是一个长期的旅游发展方向,这样的旅游会走向误区,我们必须要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比如说配套的行住游购欲。特别陕西这个地方旅游景点比较多,4A景区比较多,5A也有,那么门票经济太贵的话,那么就会使很多外地的游客,游了著名的景点,而不去一些三类四类的景点,就不利于我们新打造的一些景点的带动和发展。所以门票经济应该是我们目前应该遏制的一个方面,所以龙头企业的旅游景点,比如说大雁塔、兵马俑,应该降低门票,率先摆脱门票经济,降低门票价格,增加我们的产业链,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以此来增加旅游产业的生长,发展新的旅游增长机遇,而不是仅仅依靠门票经济。”(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