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农业年用水量十余年来降低近一半

2014年06月18日 10:04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今春,京东顺义李桥镇,1000亩已经种植了十年的藕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林海。

  千亩藕塘,以前一年需要补水60万立方米;种上绿树,一棵树可以涵养20立方米水,1000亩林地种3万株树,刚好可以涵养60万立方米水。

  藕塘变林地,算的是节水账。

  昨天,记者来到这片林地。以前,这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藕塘。1000亩的藕塘,在京郊算是面积最大的。安徽人丁所山是藕塘的承包人,他告诉记者,南方种藕,用河水就行,北方缺水,河里都是中水,不能用。种藕时,水要淹过塘底20厘米才行,头一年种藕,几台水泵抽了好几天地下水。

  丁所山的藕塘里,有8眼水井。“莲藕要长在20厘米深的水下,埋在30厘米深的淤泥中。”他算了算账,“头一年的用水量达到了70多万立方米,北京干旱,蒸发量很大,再加上采藕用的高压水枪,以后每年的补水量大约是60万立方米。”

  种植莲藕费水,经济效益却并不高。丁所山说,“藕塘一亩地效益一年仅一两千元,收益不高,当地人不愿干,雇的都是外地人。”去年,藕塘关张。

  如今,昔日藕塘已成为一片城市森林。春天种下的油松、国槐、柳树都生出了新绿。

  “这些耐旱的乡土树种成林后,林地年蒸发量小于400毫米,与当地年降水量相当,也就是说,这些树靠天降雨就够了。”顺义区园林绿化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林业专家测算,种一棵树可以涵养20立方米水,1000亩林地按3万株树计算,可以涵养60万立方米水。

  北京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城市,在“用水总量控制,农业用水负增长、工业用水零增长、生活用水适度增长”的节水目标下,农业更要量水发展。

  从2001年开始,本市逐步退出35万亩水稻种植,密云水库上游1万亩水稻退耕还林。目前,水稻、莲藕等高耗水农作物已基本退出本市种植业,减少了农业灌溉用水量。此外,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新技术不断推广,截至去年底,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5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近90%。

  在种植结构调整下,农业用水量逐年下降,农业用水量2005年首次从第一用水大户退居第二位,农业年用水量由2001年的17.4亿立方米下降到2013年的9.1亿立方米,降低了48%。

  南水北调水进京后,本市将进一步减少地下水开采。从今年起到2020年,本市将加大种植结构调整,进一步涵养水源,使农业用水再减少2亿立方米,年均减少农业用水3000万立方米。(记者 闫雪静)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