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重启垃圾分类试点 五年经验需要总结

2014年06月18日 10:4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广州重启垃圾分类议题至今已有5个年头,再考虑14年前开始的垃圾分类试点,尽管最终失败,但相信多少也应有积累了一定经验教训,为何时至今日,连行政内部的沟通协调机制都没理顺?原因是什么?同属垃圾处理,在垃圾焚烧项目推进上,这些难题为何就不存在?城管委能否解释一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近日来,广州“垃圾分类万人行”活动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上周五,笔者以媒体记者身份参加了该活动。

  走马观花的参观,除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之外,难有多少深刻的印象。与众多参观者一样,对于组织参观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的安排,感到疑惑不解。这究竟是垃圾分类万人行还是垃圾焚烧万人行?广州是要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城市还是垃圾焚烧示范城市?对广州城管委来说,如何让自己的活动安排与主题初衷更加贴近,相信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在此次参观中,番禺火烧岗垃圾填埋场的臭不可闻与李坑垃圾焚烧厂的漂亮的对比,确实会给参观者内心以强烈的反差。不过首先需要指出,李坑焚烧厂的靓,乃至于年轻漂亮讲解人员的训练有素,信息呈现包括垃圾焚烧宣传片的倾向性是相当明显的。不过,广州城管委倒丝毫不掩饰内心对垃圾焚烧的偏好。在向媒体阐述本次垃圾分类万人行活动的目的时,广州城管委主任危伟汉说“是想让市民通过了解从而更加理解和支持垃圾焚烧设施的建设”。

  从逻辑上说,垃圾填埋的臭,并不等同于垃圾焚烧的不臭就没问题。而常识会告诉市民,闻得着的臭味也许会让人觉得难受反感,但肉眼看不到的污染也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威胁。要让市民更加支持和理解垃圾焚烧,让市民感受垃圾围城的困境有多严重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市民对垃圾焚烧的恐惧心理。既然广州城管委内心迫切希望市民支持垃圾焚烧,何不对李坑村民癌症的传闻来一个公开透明的调查?

  而且,城管委对于李坑垃圾焚烧厂的信息公开,包括环保人士陈立雯向广州市环保局申请的公开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2006至2012年烟气排放监测数据报告,包括二噁英监测数据和报告、2006至2012年运行期间飞灰和炉渣产生和处理数据报告、垃圾焚烧厂是否属于广东省重点强制性二噁英排放源等过程异常艰难,难以让人感受到官方公开信息的诚意。主动公开所有信息,让市民明白原来垃圾焚烧并没有污染并不可怕,不正可以让市民支持和理解垃圾焚烧吗?

  不久之前,有广州城管委官方抱怨垃圾分类工作机制不顺、运营不畅、投入不足等六大难题。不知道城管委迫切希望让市民理解和支持垃圾焚烧,而环保局对垃圾焚烧的信息公开却遮遮掩掩,算不算也是“机制不顺、运营不畅”?

  广州重启垃圾分类议题至今已有5个年头,再考虑14年前开始的垃圾分类试点,尽管最终失败,但相信多少也应积累了一定经验教训,为何时至今日,连行政内部的沟通协调机制都没理顺?原因是什么?同属垃圾处理,在垃圾焚烧项目推进上,这些难题为何就不存在?城管委能否解释一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如果从现实考量,或者客观来说,如果因为推行垃圾分类困难重重,而推进焚烧畅通无阻,那么,在政策和制度安排上,如何保证官方只会为其易而不为其难?

  而有一个关键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城管委的正面回应。我想向陈市长和广州城管委请教:不知道广州城管委对2000年开始的垃圾分类工作试点是否有过系统的总结和检讨。在重启垃圾分类试点和推广这5年间,与2000年的试点相比较,有哪些具体方面是得到改善的?又有哪些方面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城管委抱怨的“机制不顺、运营不畅”等难题,在2000年肇始的试点是不是同样存在?对试点工作总结时有没有发现?将准备如何解决?

  (苏少鑫)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