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西玉林动保志愿者买狗引当地人哄笑(图)

2014年06月22日 03:02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爱狗人士(女)的宣传标语被当地人(左)抢走。图/CFP

  近日,由于爱狗人士和动物保护志愿者持续多天的抗议甚至对峙骚扰,加上政府多部门的联合整治,这个夏至期间广西玉林的狗肉销量明显下降。目前已有17家经营狗肉的餐饮单位迫于压力主动停止经营狗肉,另有4家违法经营狗肉的餐馆在政府整治中被依法取缔。

  商贩抱怨进货紧张销量下降

  连续多天,不少爱狗人士和动物保护志愿者在一些活犬交易场所、狗肉销售市场和经营狗肉的餐饮店举行抗议活动,少数人与商贩、店主进行对峙骚扰,目前玉林市狗肉消费市场已受到较大影响。在狗肉销售最为集中的玉林市垌口市场,不少商贩用当地话大声抱怨,近日一些爱狗人士挑起的玉林狗肉事件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意,已经让他们感到十分反感。

  夏至之前,玉林市提前一个多月开展了包括狗肉在内的肉品安全专项联合整治。政府有关部门初步统计,6月16日之前市场上狗肉的销售量已经大幅减少,大约只有去年同期的三成。随着夏至临近,市场上销售狗肉明显增加,但总体销量仍有明显下滑。

  垌口市场一位不愿具名的商贩说:“这些天狗肉进货渠道也显得有些紧张,比往年生意差了一些。”在狗肉餐馆较为集中的江滨路一带,记者连续几天看到,餐馆经营总体正常,但食客看起来并没有往年多。

  取缔4家违法经营狗肉单位

  玉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的工作人员韦万里介绍,玉林市目前参照了其他畜禽的有关标准,在市内设有10个活犬检验检疫报检点,同时还设立了巡逻组全天不间断巡逻,专查违规运输车辆。目前已在高速路口成功劝返两辆运狗车,共装载活狗超过2000只。

  玉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滔滔介绍,截至6月20日,当地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共检查玉林城区餐饮单位1395家次,对4家违法经营狗肉的餐饮单位予以取缔。已有17家经营狗肉的餐饮单位因舆论压力于近日停止经营狗肉,目前还在经营狗肉的餐饮单位有48家。

  另据了解,玉林市公安局加大了打击偷盗犬类犯罪行为力度,今年共受理涉犬案件12起,涉犬18只,涉案金额6350元,其中宠物犬1只,狼狗1只,其他16只犬均为土狗,破案1起,行政拘留2人。

  爱狗人士过激行为引发反弹

  21日上午在玉林市政府广场上,来自四川广元等地的动物保护志愿者和自发围上来的民众爆发了现场论战,结果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不欢而散。

  20日网上出现一组图片,显示一名狗贩用铁叉叉起一只狗,以高价逼爱狗人士买下,声称如果不买就会马上杀掉,最终一爱狗人士以350元买下。此帖一出,网上很多人表示愤怒。

  当地商贩钟光海告诉记者:这些天一些爱狗人士连续采取了一些过激行为,已经引起了当地人的愤怒。“有的商贩一冲动就这么干了。其实为的不是钱,多半是发泄情绪。”

  记者发现,此前不少商户将招牌、菜单上的“狗”字遮掩起来,如今又有不少商家把遮住“狗”字的纸张或布条撕掉了。玉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滔滔分析认为:“最初遮住可能是避免更多刺激爱狗人士,撕掉遮挡物,我估计是一些商家认为法律没有禁止,只要经过检验检疫合格的就允许经营,不需要遮遮掩掩。”

  官员称“一犬一证”监管难

  夏至前夕,一些动物保护志愿者有的闯入养狗农民家中意图抢救犬只,有的与屠宰场狗贩对峙引起警方到场。不少商家在半夜里收到了来自动物保护组织、爱狗人士和志愿者上百条短信,短信内容包括抵制狗肉节、呼吁保护动物等内容,甚至出现人身攻击和威胁,有的商家无奈报停手机号。

  玉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滔滔认为,不管是爱狗人士、动物保护主义者或明星专家,都有言论自由,必须尊重。但同时,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就来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韦万里说,当地政府从狗肉节争论之初就加强了活犬检验检疫、狗肉食品监督管理。由于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有关部门在诸如“一犬一证”检疫、狗源监管等方面确实存在监管难题。

  □背景

  “狗肉事件”因何而起?

  “一夜之间,我家的脆皮狗肉店就闻名全国,压力很大。”玉林市民钟光海没想到,他家的脆皮狗肉店仅仅因为遮盖了“狗”字,近段时间引来了媒体的关注。

  据了解,玉林人吃狗肉已经有了四五百年历史。玉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干部韦万里介绍,民间有说法认为,玉林地处南方,天气炎热,人们劳作结束后往往喝白粥解渴,长期以来体质总体偏虚,荔枝和狗肉是热气食品,在夏至日吃狗肉,能够将寒气“驱走”。当地市民杨来献说,上世纪80年代末,玉林街头出现了大排档,并有狗肉出售。

  “直到1995年夏至才有了所谓的‘荔枝狗肉节’。”韦万里说,当时有一条美食街,部分店铺贴出了“夏至荔枝狗肉节欢迎您”的字样,商家为了吸引顾客,逐渐将此扩大化,“狗肉节”因此得名。

  2011年国内外一些动物保护组织谴责当街宰杀狗的行为,延续了600多年的浙江金华“湖头狗肉节”被紧急叫停。玉林成了中国唯一一个还保留了所谓的“狗肉节”的城市。

  2012年某爱狗人士在玉林向狗下跪叩拜谢罪,不少媒体开始刊发宠物狗被虐、狗被当街宰杀等图片,“吃不吃狗肉”成为焦点。

  2013年西方媒体开始参与玉林人吃狗肉的报道,玉林被推上“国际舆论舞台”。

  2014年离夏至还有一个多月,不少明星就开始网络呼吁取消“6·21玉林狗肉节”,媒体纷纷报道。

  □现场

  夏至日肉狗消耗量约2000只

  据玉林市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有经营狗肉的餐饮单位48家,夏至日均肉狗消费量约2000只。昨天是夏至日,前两天叫价每斤18-19元的生狗肉,上午已经上涨至22元左右,煮好的熟狗肉则叫价每斤32元,每个狗肉摊前人流络绎不绝。志愿者再次来到市场救狗,一度与围观者发生争执。

  志愿者买狗引哄笑

  21日,玉林百诞路路口摆着一只只装着活犬的笼子,这里是动保志愿者常来购买活犬、进行救助的地方。说普通话的记者常被狗贩当成是动保志愿者,他们会主动展示他们的狗,问:“要不要买下,救它,看多可怜啊。”

  上午10点多,天津一家救助中心的杨晓云又来了,一些狗贩已经认识她。她一来,几乎整个市场的焦点都集中到她身上,她买下一笼,就有别的狗贩再提来一笼,问她要不要。

  “一般一只狗就要四五百元,最贵的有七八百元……”杨女士说,“他们过他们的节,我们管不了,只是想用买的方式把狗先救下来。这几天已经买了200多只准备运回天津。”

  狗贩:放到哪里?(其他狗贩起哄:放来我家。)

  市民:今天拯救了多少条生命?

  杨晓云:你这么年轻,应该要有爱心,你也要拯救生命。

  市民:嗯,我也有爱心,我也是过来支持你们的爱心。我从精神上支持你们(其他人笑)。

  杨晓云:不要起哄,我什么都保护,人也保护,你不要问我为什么只保护狗?保护猪马牛羊吗?我看见了就要救。不要问我问题,我今天不解答任何问题。

  当地人指护狗者闹事

  当天在大市场和杨晓云一样引起围观的是玉林市民陈先生和他的同伴,周围人给他们的却是喝彩声。他们拿出一张海报,内容是“谴责打着护狗名义来玉林闹事的人”。

  陈先生朋友:看到网上很多东西都是骂我们玉林人,骂玉林的。我觉得很不爽。我不卖狗,也不是经常吃狗肉,但是我觉得骂人很不合适,伤害了我们的感情。

  其他市民:这是我们地方习俗。吃狗肉是我们的权利。

  陈先生朋友:没有规定说不准吃狗肉。宣传提倡大家不吃狗肉可以宣传。可是不可以骂人。

  其他市民:屠宰狗那个场地让(动保志愿者)砸掉了。

  □专家

  尊重生命反对血腥杀戮

  狗长期以来被视为“伴侣动物”,血淋淋的“狗肉节”,当街屠宰、虐杀动物,不但与全球禁食伴侣动物的共识相悖,而且,屠杀现场大规模的血腥场面引起的负面感受也不容忽视。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素食委员会主任蒋劲松认为,尊重多元文化的本质,其实是对弱势文化和弱势群体的照顾。而在狗肉节所谓的文化中,遭受大规模集体屠杀的犬只显然是弱势中的弱势,需要保护和关爱。所以,取缔狗肉节,拯救与人类情感关系密切的狗,才是真正体现了尊重多元文化的精神。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军说,在餐桌上吃什么绝非个人私事,与基本价值观和文明程度紧密相关,涉及到如何与包括动物的他者相处,如何确立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具体到狗肉节,可能还与我们反对血腥和杀戮,尊重生命的态度和现代文明理念相关。这可能是玉林狗肉节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建军说,玉林狗肉节是一种民俗,这没有错,但传统的并不代表就是文明的,无需接受道德审判和伦理争辩的。动保人士对玉林狗肉节的抨击和众多民众对狗肉节的抵制,体现了现代公众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对血腥杀戮的批判。

  他说,如果缺乏伦理关怀,如何能安然享用美食?决定我们“舌尖”上安全的不仅是商业和科技,还有我们自身的伦理态度。

  据新华社、钟欣、央广

【编辑:吉翔】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