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孤儿去哪儿”考验慈善在哪儿

2014年06月25日 16:09 来源:长春日报 参与互动(0)

  “孤儿去哪儿”考验“慈善在哪儿”

  广西隆林德峨镇14岁男孩杨六斤,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4年前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独自一人艰难生活。5月底,他的故事在广西电视台播出后,深圳康桥书院的义工,把杨六斤接到深圳,学校准备资助他读书。6月20日,镇政府干部等一行来到深圳,要求将杨六斤带回广西,表示其现在已是公众人物,需要他回去处理事情,包括捐款。然而,杨六斤已喜欢上深圳的生活,不愿回去,而康桥书院的老师也不想让他走,双方一度僵持,协调两天后,康桥书院最终同意广西来人将他带走。(据《南方都市报》)

  梳理新闻发现,杨六斤的困苦生活是广西电视台关注并发布的,短短二十几天里,就收到了几十万元的捐款,可见爱心不分地域,只是相较而言,深圳人民的行动力更能体现“深圳速度”,在更短时间内见到了实效。

  无论是否承认,杨六斤现在的确是公众人物,几十万元的捐款如何使用肯定要遵从本人及捐赠者的意见,在保证他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前提下,让捐款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需要各方商议的话题。至于在深圳生活,对于一个已经十四岁的孩子,新鲜感过后会否有所不适应,没有户口、没有父母的孤儿能否在深圳参加本地升学考试……一系列后续问题都有待考虑。

  实际上,广西、深圳双方都有着关心孤儿的博爱之心,或许也都有一些难言苦衷,但既然都是为了孩子好,就应该双方耐心交流,取长补短。广西方面可以告知捐款的详细收支情况和计划,深圳方面可以介绍成功经验,如何让孩子喜欢和适应新生活等。双方精诚合作,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给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成长环境,并注意观察孩子长期的身心变化和精神诉求,让慈善和爱心持续地、长久地发挥作用,而不应成为被争抢的对象。

  “孤儿去哪儿”当理性对待,让杨六斤快乐、幸福地成长,更要让慈善之光照耀到更多的“杨六斤们”,不要让他们因无人关注而承受不该有的痛苦,也不要让他们因太多目光聚焦而面临过多的“条件”和抉择,保护孩子们的快乐和身心自由,当是现代慈善和现代文明的现实主题。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