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申遗后的南运河:何时大水将至?

2014年06月27日 13: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石家庄6月27日电 题:申遗后的南运河:何时大水将至?

  作者 高红超 阎红杰

  “我现在昼思夜想的就是,有生之年还能到大运河上跑一跑船,拉拉纤,打一打号子。”78岁的大运河老纤夫买德义15岁开始拉纤,近20年间,从天津到山东德州、临清,他不知在大运河沿线走了多少次,那段在运河上拉纤的岁月至今仍让他魂牵梦绕。

  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捷地镇捷地村,买德义还不知道大运河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当他从记者处得知这一消息,连称“太高兴了”。但他更关心的是干涸的南运河何时能通上水。

  流淌千年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地跨8个省市,流经35个城市。其中,河北省沧州市是典型的因运河而生的城市。伴随大运河申遗成功,沧州东光县谢家坝、衡水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及南运河沧州至德州段河道入选重要遗产点和典型河道段落。这让因断水、断航似乎已被河北人淡忘的南运河重新收获人们关注的目光。

  “从沧州穿城而过的这段运河被称作南运河,在沧州境内长221公里。它南起山东临清,至天津三岔河口与北运河会合后流入海河。”据河北省文物局大运河申遗项目负责人孙晶昌介绍,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它不但沟通了南北交通,使沧州成为商贾云集之地,还给沧州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吴桥杂技、船工号子都与大运河有着不解之缘。

  “哎嘿——,大运河上弯连弯,哎呦嘿,哎呦嘿,九曲回转往前赶,哎呦嘿,一声号子我一声汗,哎呦嘿,一声号子一身胆……”采访中,买德义老人时不时唱上几段船工号子,苍老悠长、铿锵有力。

  买德义说,沧县捷地镇曾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码头,早在隋朝末年,捷地就出现了拉纤的船夫。捷地镇有很多养船户,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里的运河依然非常繁忙。然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南运河和大部分北方运河因水资源枯竭基本断流或间歇性断流,再加上迅猛发展的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使南运河失去了航运功能。

  沧县文化馆馆长孙健介绍说,2007年,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队在普查时发现7名大运河船工号子的传承人,对号子进行了抢救性记录和整理。如今,其中两位老人已故去。当地会唱船工号子的老船夫只剩下买德义等5位老人。

  买德义是他们当中“最年轻的”,最大的老船夫也已86岁高龄。离开了运河的老船夫们时常聚在一起唱上几段船工号子,有心的买德义则用一架小型录音机把大家的声音录下来,给后人留作资料。

  孙晶昌在申遗的8年间几乎走遍大运河河北段大部分遗产点。他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与老船夫一样有着相同心愿的人很多,“什么时候来水啊”成为运河两岸民众问得最多的话。

  “没有水,这条河就失去了生命力。”孙晶昌不无遗憾地说,“华北平原严重缺水,已让这条重要的运输通道从人们的心中淡出”,南运河成了一条季节性的排水河、一条引黄济津的输水河,现在的孩子无法体验到有水时的那种快乐,人们对它的感情逐渐淡漠。

  孙晶昌认为,大运河申遗成功后,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到这条河流的伟大。“我们应设法通水,让这条河‘活’起来,给两岸人民带去更多生机。”(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