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探亲底线”应成为养老院的普遍底线

2014年07月16日 11:29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新《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子女应当经常看望老年人。13日,记者走访南京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发现,新法实施一年了,常来探望老人的子女依然常来,不来的依旧不来。为此,该院规定了子女定期探望的底线,如果做不到,老人便不能入住,这种做法在南京的养老机构首开先河。

  子女一个月至少要来养老院看望父母一次,否则养老院不予接收。面对南京市这家养老院有些另类的规定,很多网友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子女为老人按时交够了养老费用就行了,养老院何必多管闲事。再者,养老院提出这样的要求,万一让一些感觉难以做到的子女打了退堂鼓,岂不是影响了养老院的入住率,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吗?

  表面看上去,这家养老院关于子女看望老人的“探亲底线”规定,只会给自己在管理上增加麻烦,却不会为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但“探亲底线”体现出养老院那份难得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对子女与父母亲情的一种善意呵护,值得充分肯定。这样的规定,看似充满了强制性,但何尝不是对子女的一种善意督促与提醒?经常看望父母本是天经地义之事,却需要由养老机构来提醒子女,单单是看了协议上这样的条款,就足以对一些子女产生情感上的震动。

  另一方面,对那些孝德意识欠缺,孝德行动更欠缺的子女来说,即便是因为养老院这样的规定而“不得不”每月都来探望父母,对父母也是莫大的慰藉,久而久之,也许还能习惯成自然,改善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培养父母和子女的感情,进而让子女把之前的“不得不”变成一种自觉自愿自发的行为。毕竟这样的规定本身,就是对子女的一种督促和引导,子女如果连一个月探望父母一次都做不到,那真该好好反思一下自身的孝德意识与做人良知了。

  人们在对“常回家看看”入法充满期待的同时,也有一些质疑与担忧,比如它的现实可操作性问题。而在多数网友看来,要想让“常回家看看”具备现实可操作性,最终还得依靠为人子女者的道德自觉与孝道意识的唤醒。而南京市这家养老院规定“探亲底线”的做法,正是对子女的一种道德引导和孝德意识的唤醒,恰好为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探亲底线”是在提醒我们,不管对于为人子女者,还是各类养老机构,弘扬孝道意识,倡导孝德理念,都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实中,有很多方法是可以落地的。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利用自身便利条件,利用能够接触为人子女者的机会,为父母和子女搭建一座情感桥梁,这不仅是善举,而且也一定会促进养老院的声誉,一个如此在乎老人幸福的养老院,也一定会赢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如果当地有养老协会,真心推荐“探亲底线”成为行业的普遍底线。(苑广阔)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