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拍卖可让车改做得更到位

2014年07月16日 13:13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整顿,枣庄市将于近日公开拍卖一百多辆公务用车,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报今日A05版)

  去年年底中央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提出了要“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我省也确定了实施“路线图”。依据各地已有的经验,公开招标、拍卖显然是行之有效的车改好办法。

  一些地方之所以主动探索公车改革,不仅仅是因为中央有要求,更是因为群众有看法。从各级纪监部门所查处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中可以看出,违规使用公车堪称“重灾区”。车轮上的腐败严重影响了党政机关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要从根本上杜绝“车轮上的腐败”,公车改革是大势所趋,早改比晚改更有利。

  因为超标超编等问题,之前一些地方已经封存了不少公车,还有些部门明确规定节假日期间要上交公车钥匙。此举暂时遏制了违规使用公车的问题,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公车长期闲置也是一种浪费,对基层部门来说还是个负担。与其等待还不如先行一步,按照中央要求和群众意愿做一步到位的改革。

  当然,在各地的公车改革探索中曾经也出现过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群众诟病的是公车贱卖的现象。这既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也导致了群众对公车改革的误解。追究根源,程序不公开、信息不透明是主因。要避免一些内部人员“近水楼台先得月”,把好拍卖关至关重要。此次,枣庄市通过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公开招标,选取了评估机构和拍卖机构,对拟拍的车辆进行了评估,实际上就是用市场的办法,按照法定的程序,保证公车拍卖的公开和公正。枣庄这次的公车拍卖规模大、影响广,由此积累的经验也应当更具有推广价值。(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