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居民健康档案为何造假?

2014年07月17日 08:5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广州某社区医院向媒体报料,称辖区内4万多份健康档案过半系造假。媒体在多家社区医院调查发现,健康档案造假现象普遍存在。很多社区医生大吐苦水,说社区医院人手不足,实在有心无力,健康档案已成社区医生沉重的工作负担,迫于无奈只能造假。(7月16日《新快报》)

  社区医院健康档案造假的问题,“牵”出了政府、社区医院和居民三方的关系。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是新医改后政府推出的一项惠民工程,广州市财政为此拨专款,为每个居民补贴40元,用于建立健康档案、免费体检等公共服务。然而,不少居民或者健康意识淡薄,或者对社区医院缺乏信任,不愿意配合社区医生入户建档,甚至怀有抵触和敌对情绪。社区医院一方面要完成职能部门下达的建档指标,完不成任务医生要被扣工资,另一方面入户建档难度大、工作繁重,规定期限内几乎注定不能完成,于是只好去派出所、街道拿来居民资料,造假以备检查。

  政府拨专款投入社区医院,补贴建居民健康档案、免费体检等公共服务,首先是一件大好事,体现了公共财政加大投入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的善意。善政为何未能结出善果?居民对社区医院缺乏信任,对建档工作不积极配合,确有不当之处,但他们不应对健康档案造假承担责任。社区医院既要完成上面布置的紧急任务,又面临着入户建档难的尴尬,“夹”在政府和居民之间左右不是,虽然造假终归是不对,但其中确有“被迫”的成分。这样看来,问题主要出在职能部门下达的任务上,这些任务脱离了基层卫生工作的实际,给社区医院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社区医院工作走样变形,客观上引发了健康档案造假的结果。

  前些年,政府对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投入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并被认为是传统医药卫生体制下,政府失责和医疗“过度市场化”的弊端所在。2009年新医改启动后,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有所缓解,但在医改诸多领域和环节,政府投入力度仍有待继续加大,投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今,一些社区医院的健康档案造假现象提醒我们,政府对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的投入,在能够保证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更应当追求投入的效益——不但要保证政府的钱花到位,更要保证政府的钱花得值。如果职能部门只是把专款拨付给社区医院,要求专项用于建居民健康档案,并下达硬性的任务指标,却并不关心硬性任务该如何完成、能否完成,不关心社区医院上报的健康档案内容是否真实、数量是否有水分,那就很难保证这笔政府投入能产生应有的效益,很难说这笔政府投入是物有所值的。

  某些社区医院健康档案过半造假,暴露了医改语境下政府投入的一个“效益盲区”。为扫除类似“效益盲区”,应建立医改投入效益审计制度,定期对政府投入公立医院、社区医院的财政资金进行审计,不但要看财政资金运行中有无“跑冒滴漏”或严重贪腐行为,更要看财政资金投入是否合理、使用是否规范、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效益。效益审计将对医改投入产生正面的导向,避免建健康档案“只求数量、不问实效”的偏颇。 (潘洪其)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