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福喜过期肉事件仍在发酵 食品安全问题愈发敏感

2014年07月23日 14:2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事件正引发广泛关注。因其母公司美国福喜集团(OSI)是麦当劳、百胜等国际知名快餐企业的上游供货商,因此该事件涉及范围甚广。随着日本也宣布下架相关食品,这一事件仍在“发酵”中。

  美国福喜集团目前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媒体采访。但其沟通和市场部主任阿利松·科瓦莱斯科在22日给新华社记者的语音留言中感叹:“你能想象,今天对我而言是疯狂的一天”。她还在给记者的回复邮件中表示:“此刻,除了(公司网站发布的)书面声明,公司不做详述。”

  福喜集团21日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说,本次事件是一起个体事件,并愿意为整个事件承担全部责任。声明还说,集团对该事件的报道高度重视。公司管理层对报道感到震惊,并已第一时间直接接管此事。公司已成立调查小组,全力配合监督管理部门的调查,并同步进行内部调查。

  目前,上海市公安局已介入对福喜的调查,同时上海食药监局也对22家下游食品流通和快餐连锁企业进行了紧急约谈。初步调查表明,上海福喜涉嫌有组织实施违法生产经营食品行为。麦当劳、必胜客、汉堡王、棒约翰、德克士、7-11等众多使用了福喜产品的企业都发布声明表示已下架相关产品,目前已封存的涉嫌“问题产品”总计约100吨。

  同时,此事件也波及其他国家。日本麦当劳官网日前发布声明称,日本麦当劳餐厅出售的麦乐鸡中,20%的鸡肉原料由上海福喜供应。出于食品安全考虑,日本麦当劳餐厅使用福喜原料的“麦乐鸡”已于21日停止销售,涉及全日本麦当劳餐厅的40%左右。声明称,日本麦当劳对福喜使用过期原料一事毫不知情。目前,“麦乐鸡”的鸡肉原料已经找到其他替代生产商。

  此外,日本“全家便利店”加工生产的“蒜香鸡块”也受到波及,该公司也于22日宣布在日本约1万家店铺停止销售上述“问题食品”。

  由于福喜集团是美国独资公司,该公司在美国供应的产品是否存在同样问题也引起了美国消费者的关注。专家表示:“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虽然美国有严格的政府监管以及企业社会道德标准,但美国的快餐业越来越依赖供应商,增加了美国食品安全的不确定性。30年前,麦当劳还有自己的供应链,现在这些快餐连锁公司最多只能要求所有供应商遵守同样的食品质量规定。

  纽约资深律师黄晓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联邦法律未明确规定禁止销售过期食品,仅要求零售商注明建议销售或者建议食用日期,为消费者提供参考,这主要是因为判定食品是否变质难以一刀切。为了避免浪费,各州均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立法。

  从相关资料看,美国福喜集团成立已有100多年,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50多家食品加工厂。集团在1991年正式入驻中国,经过几年快速扩展,目前在上海、廊坊、大连、威海、广州、昆明及福建都设有子公司或工厂。福喜集团自1992年起成为中国麦当劳餐厅原材料供应商;自2008年起成为百胜餐饮集团原材料供应商。

  这样的老牌跨国企业在中国爆出“过期肉事件”令人大跌眼镜。对此,美国智库外交学会国际健康高级研究员黄延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地区性或国别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食品供应链已经无限拉长,涉及的中间环节越来越多,上海福喜的例子看起来是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但原料供应商实际上是一家独资的跨国集团,所以美国虽然有着相对比较完善的监管体制,但也难以独善其身。”

  有专家认为,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快餐连锁企业如果要防止供应商提供“问题产品”,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增加工厂现场检查,或聘请第三方检查机构。而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销售企业仍需承担部分责任。

  在中国,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发敏感。在出现问题后,相关企业如何应对是对其长期信誉和未来发展的考验。国际知名零售业咨询企业达曼国际副总裁弗吉尼亚·莫里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这些食品安全丑闻,相关公司须更清楚地认识到消费者对信息透明度的要求。消费者的集体监督和信息共享对食品企业非常重要。”

  莫里斯表示:“现在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其认为,如果企业能做到信息公开,坦率面对,仍可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反之,如果公司拒绝面对现实,将会失去市场信任。(执笔记者:张涛,参与记者:王宗凯、樊宇、许缘、徐静、刘凡、杨琪、李大玖、刘莉)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