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尊重慈善自由也是社会成熟的维度

2014年07月25日 10:00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早在2010年,BNET市调显示,国内大学毕业生无人愿为其大学母校捐款,近七成网友愿意把钱捐给慈善机构和希望小学。对此,有专家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美大学教育不同的模式所致。一方面源于国外名校大多是私立,对于捐款的依赖较大,而国内的多属公立相对依赖性较低;另一方面则是长期的传统和文化的原因,再加上管理上的规范性,从而出现了从理念到行为上的巨大差异。

  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相比于国外,国内目前还缺乏一种成熟而理性的慈善理念,过于纠结慈善的目的和地域之狭,由此导致了先入为主的目的怀疑和利己倾向。从美国耶鲁大学2002届毕业生张磊向母校捐款,到陈光标到美国纽约向流浪汉进行捐助,再到潘石屹在哈佛大学设立奖学金,几乎都受到了“何以要在国外”的质疑。事实上,真慈善本就没有国别和地域之分,也正是所谓的“大爱无彊”。

  若每个人,每个地区和每个国家,都局限于“自我解决”的话,那么慈善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慈善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自由,若是没有了自我选择的权利,无疑于慈善事业的底线之失。成熟的社会和慈善生态之下,个体拥有绝对的慈善自由与权利,他可以把钱捐给穷人,也可以献给富人,可以用于国内,也可以投于国外,可以毫无条件,也可以附带目的,但只要他的做法帮助了别人,做到了扶危济困,那么他的行为就值得肯定。否则,任何目的性质疑都是权利干涉,并最终形成对慈善事业的伤害。

  相比于国内不健全慈善运作体系而言,青涩而粗浅的慈善素养或许才是最大的短板,也是与国外成熟理念最大的差距。尊重慈善的自由也是社会成熟的维度,由此也可以找到努力的方向。当某天类似的事例再次出现,获得的是支撑与掌声而非质疑时,慈善事业才会因为理念的转变而实现质的飞跃。(堂吉伟德)

【编辑:刘艳】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