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厘清规则对人情釜底抽“薪”

2014年07月25日 14:59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生活在人情社会中,在强大的习俗力量驱使下,干部也难以做到“不近人情”或独善其身;与此同时,领导干部不是“普通人”,而是“有权人”,很容易在主客观上形成借机敛财之实。随礼限额是一种“折中”,兼顾人情,约束权力,对人情的“增量”与权力的“附加”起到釜底抽“薪”功效,并且,对于主观上没有借机敛财者,有一个客观拒绝的充足理由。

  随礼限额是一种“量变”,能否引发人情的“质变”?往好的方面想,如果在领导干部身上起到实质性作用,不妨扩大到更多群体。在人情社会里,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容易被卷入人情的漩涡。中国有句古话:“人情大似债,头顶锅儿卖。”眼下,人情往来、人情消费,在不断攀比中扭曲,在不断“进化”中变形,在不断量变中“变质”。借机敛财不过是变质人情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变质人情加剧借机敛财。

  不妨用新的量变,来一步步挽救变质的人情。人情与人情味本具备“正能量”。在人情与规则、人情与制度的关系上,有不少经典论断——没有人情的规则是暴力,没有规则的人情是混乱;制度管理管的是行为,人情管理管的是心。有关人士对此有成熟的分析:人情应是规则的填充剂,再好的制度也会存在漏洞。人情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社会不是机器,人心不是电脑,更需要人情来避免摩擦、防止老化。还人情以本来面目,从点滴做起,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人情将面临社会转型的挑战。人情社会向契约社会过渡,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社会转型之际,我们有必要清醒地厘清“规则”与“人情”的界线,强化责任意识、规则意识以及制度意识,做到凡事依法依规,不徇私情。当然,我们对“人情”也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人情社会里的积极元素、有价成分保留并传承下来,让其在法治社会、公民社会的健康氛围中释放出绚丽的人性光芒。(王旭东)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