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北日报:地标可以有“地标崇拜”要剔除

2014年08月05日 13:28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透露,北京或将为申办冬奥会新建一速滑馆,但新建场馆不会刻意建成“地标”,而会秉持节俭方针。(8月4日《新京报》)

  蒋效愚的一句“不建新地标建筑”,换来了网友的一片叫好声,这既是对北京“节俭申奥”理念的肯定,也反映出民众对于以往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地标崇拜”的反感。

  平心而论,地标建筑并非一无是处。有些地标建筑,比如上海东方明珠、纽约帝国大厦,已经成为当地一景,也寄寓着某种城市精神。还有些地标建筑,像北京奥运会的鸟巢、水立方,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虽然是因事而建,却起到了在当时鼓舞人心、凝聚人气,事后物化人们记忆的作用。

  也应该看到,现实中的确存在不少所谓地标建筑,由于规划失当,或者只为满足主政者一时的政绩需要,其结果要么“存活”时间短,要么使用一次后便一直闲置,任其荒芜,造成对公共财政的极大浪费。再加上,由于当初建造“地标”时过于追求高大上,不仅破坏了建筑间的整体协调性,而且拉低了城市的美感,使得钢筋水泥的森林越来越丑陋不堪。

  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城建跃进,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有了质的提升,甚至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地标建筑。这种情况下,是时候与“地标崇拜”说拜拜了。否则,将钱投入到比拼、炫耀地标建筑的运动中,其边际效应只会越来越小,不但无法再激发起民众的自豪感,相反,还会招来越来越强烈的对于财政浪费的质疑和指责。

  须知,相比于地标建筑的“面子价值”,“里子”的舒服度才是赢得民心、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地方政府,理应及时转变思路,将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入到像提高教育、医疗水平,为低收入群体建设公租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网等“里子工程”上来。这不仅是推进“人的城市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能否实现这种转变,其实体现出城市管理者的眼光与魄力。 王垚烽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