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降价应予容忍 调控不能放松

2014年08月08日 10:03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近段时间,一些地方政府在放松限购之后,又在松绑信贷,以加强对楼市的刺激。如果说一两个月前,个别城市试探性地救市还曾引发媒体和社会的关注,那么现在,社会和公众对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救市行列已见怪不怪了,几乎每天都能读到某某城市又放开限购的新闻,已经产生视觉疲劳了。

  统计数据显示,房价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松动,自2009年年中以来持续5年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已经终结。尽管常规的月度统计,仅仅统计了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的环比与同比价格走势,但确可以从中获得足够的信息以支持这样的判断和结论。从环比数据看,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4月份为8个,5月份猛增到35个,6月份继续增加到55个;二手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4月份为22个,5月份也增加到35个,6月份继续增加到52个。从同比数据看,虽然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同比上涨的城市都维持在69个,但最高涨幅确在不断下降,新建商品住宅中最高涨幅由4月份的13.6%降到5月份的11.3%,又降到6月份的9.4%;二手住宅最高涨幅由4月份的12%降到5月份的11.1%,又降到6月份的9.1%。这种变化确是2009年中期以来没有过的。

  房地产市场大势逆转的原因是什么?首先要看逆转前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大力发展房地产的背景无非有二,一是改善民众的居住条件,二是适应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和房价的飙升还有两个动因,一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干什么都不如干这个来钱快;二是投资性购房的热潮,投什么也不如投这个能赚钱。后来出台了调控政策,楼市调控无论是限购还是限贷,本质都是限制投资性购房,让住房回归居住的属性。去年上半年笔者曾撰文说,“国五条”应声落地,房价不会再大涨下去。当时很多人表示反对。其实,政策的实施是有滞后效应的,目前房价松动的原因,既是调控的预期和结果,也是市场规律的作用。即在控制了投资性需求之后,或是刚需已经供大于求,或是价格已经到了多数购房者倾三代所有难以支付首付的程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所谓“救市”,招数无非也就是那么几招。一是放松限购限贷,如对第二套第三套尽可放开买放开贷;二是限制降价,如对降价超过15%的企业就要进行干预;三是降低人口准入的门槛,甚至以房子作为条件,以户口吸引购房。而这三板斧的作用实在有限。对现在已经无力购房的刚需者,既然现在买不起,价格不回落,还是买不起;投资性购房者当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抄底。救市只能吸引两种人,一是确想不断锦上添花的本地有钱人,二是想以买房取得某城市户口的外地有钱人。但这两种人毕竟数量有限,所以顶多把房地产的泡沫吹得稍大一点、稍长一点罢了,难以对整个楼市产生全面、持久的拉动作用。

  来自房地产销售方面的统计信息释放了三个信号。一是销售持续下降。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1-4月分别下降8.6%和9.9%,1-5月分别下降9.2%和10.2%,上半年分别下降7.8%和9.2%;二是待售面积增长。商品住宅待售面积同比增幅,1-4月为23.5%,1-5月为25%,1-6月依然为25%。三是景气状况下行。与上月相比,具有先行意义的国房景气指数4月份下降0.61,5月份下降0.77,6月份下降0.18,已经跌下了95-105的适度区间,到了94.84的位置。经济运行是有规律和惯性的。无论是价格数据显示的特点,还是销售数据释放的信号,都表明当前的市场态势会延续至下半年。救市或使短期、局部略有起伏,但在规律的作用下,大势是不会在短期内再次反转的。

  正确的选择是,继续通过调控维持商品住宅的居住属性;容忍房价理性回落,向符合价值的方向回归;同时抓紧调整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改变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房价回落了,更多的人买的起了,就会有更多人去买,市场就会回暖。银行和开发商不过少赚一些而已,但可以薄利多销。如果对尚在分期付款的房奴也适当降价,也可避免断供之虞。这才是救市的根本之道。潘璠(北京 职员)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