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建设“网络化小区”:小偷偷车5分钟被擒

2014年08月13日 10:18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浦东洋泾社区原本负责夜间巡逻的金满喜如今不再“昼伏夜出”,从社区保安变成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的综合协管员,每天都要在街面上、小区里转几圈。该社区是全市最早实现“网格化进小区”的社区之一。通过“升级”辅助管理人员、对接公安监控平台等措施,社区的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社区保安“升级”成协管员

  洋泾社区位于内环以内,典型的“地少人多”,面积7.38平方公里,原来只配有3名专职网格化监督员,服务对象却多达38个居委、16.6万居民。专职监督员人手不够,社区想出了“借兵”的办法,首先组织辖区内各类辅助管理人员搞起封闭培训。

  “接到通知的时候我还挺纳闷,都50岁了,怎么还要上课?后来进了教室,发现除了社区保安之外,我前面坐了个交通协管员,后面还有个绿化协管员。”用金满喜的话说,那次培训是他“最近30年读书最用功的一次”,通过培训,他们成了具有多项辅助管理职责的综合协管员,并作为“准监督员”参与网格化日常巡查。目前,洋泾社区的巡查力量已增至每2.5平方公里1名监督员和45名综合协管员,彼此通过对讲机联系,24小时不间断。

  “借兵”不仅解决了网格化管理人手问题,还将网格化延伸进了居民小区。过去网格化监督员一般只在街面上活动,而现在综合协管员的活动范围还包括小区,解决了不少小区管理“顽疾”。

  千余只“眼”24小时盯防

  去年洋泾社区的网格化巡查力量再度“升级”,这次的“生力军”是1008个原本只供派出所使用的监控探头。记者在网格平台监控中心看到,中心正面是一堵巨大的“电视墙”,播放着来自30个不同探头的实时画面。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探头对准的是学校、银行、地铁站等“重点区域”,不同摄像头的画面可以随时切换。

  “这些摄像头既能帮警察抓贼,也能帮管理部门看好大街小巷。”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副主任顾静彪给记者讲了两个真实的案例。

  一个发生在去年监控接入平台后不久,当天凌晨2点,工作人员发现民生路地铁站外有人在偷电瓶车。就在小偷忙着撬锁的时候,工作人员通过对讲机联系了110及附近的综合协管员,前后不过5分钟,刚骑上车准备“跑路”的小偷就被按住。

  另一个案例就发生在上周。入夏后,博山路上有个流动小贩,常占用人行道卖小龙虾,而且爱和城管玩“捉迷藏”。后来监控中心专门调出监控,看到他出摊就发信号,每次小贩刚把桌椅摆开,执法人员就到现场劝阻。如此反复了三四天,小贩最后讨饶:“我服了,你们怎么总不下班?”

  另一方面,如果社区居民有各种合理需要,也可以在平台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观看这些监控。

  今年以来,网格化平台已通过监控画面帮助公安破获案件17起,同时帮社区居民找回迷路的老人、儿童近20人。

  本报记者 叶松亭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