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七旬老人为夫治病欠下30万 每月用几百元其余还债

2014年08月19日 13:21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薛庆银(左)与同事张桂玲在一起聊天。本报记者 孟凡萧 摄

  十年来,73岁的临清市退休教师薛庆银都在为一件事忙碌着,这就是偿还当年丈夫看病欠下的30万元债。

  其实,这些债都没有欠条,很多都是亲友没打算要的,可薛庆银却执意分毫不欠,每月只留几百元开销,剩下的退休金全拿来还债。用她的话说:“还清欠款,我心里才踏实。”

  “海归”回乡被恩师追着还钱

  前不久,“海归”刘哲峰回乡探亲,专程到临清市金郝庄新东村看望恩师薛庆银。一落座,薛庆银就塞上8000元钱,让他先拿着。

  薛庆银干吗要给自己的学生钱呢?原来,十多年前的一个除夕,刘哲峰从加拿大给薛庆银打电话拜年,薛庆银说着说着便哭了起来。那时,她的丈夫刘自国正患着一种严重的疾病,家里为治病债台高筑。

  不久,刘哲峰寄来了三笔汇款,共计18万元。薛庆银说,当时多亏了这笔救命钱。

  其实,刘哲峰这么“大方”,也可以说是报恩。当年,刘哲峰考上了高中没钱上,正是薛庆银主动资助他。当时的学费是60元,而作为民办教师的薛庆银月工资才十几块钱。

  “刘哲峰是个好苗子,不上学太浪费了。”说起这个学生,薛庆银很是欣慰。刘哲峰后来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又出了国。

  30万元借款笔笔记得清清楚楚

  薛庆银是民办教师转正,丈夫在农村信用社上班,生活原本很宽裕。然而,1997年,丈夫刘自国患上了骨髓异型综合征,几年下来,花光了多年积蓄,只能向亲戚朋友求助。

  薛庆银回忆,当时借了二三十户,少的给两千,多的给一万,丈夫单位的同事也自发捐款。薛庆银的丈夫2004年去世,治病的七年间共花费了70多万元,其中30多万是借来的。

  这些账当初都没有打欠条。说是借,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打算再要,只当是捐助。可是,薛庆银把每一笔都清清楚楚地记了下来,准备有朝一日一分不少地还清。

  转借别人钱先还缺钱债主

  由于儿子的经济条件不好,拿出5万元给母亲还债后,剩下的欠款就只能靠薛庆银的退休金了。

  “刚退休时,每月只有一两千块钱,我就给自己留二百,剩下的拿去还债。”薛庆银说,现如今,她的退休金每月有3500元,便每月留500元作为生活费。

  薛庆银还债,会根据对方的经济状况,分出轻重缓急。

  同事张桂玲曾借给她5000元,本来没打算再要,连她自己都忘了借出去多少钱了。可薛庆银听说张桂玲的两个孩子一个要上大学,一个要读研,正缺钱用,便转借了别人的钱,先把张桂玲的账还上。

  本家侄子刘庆阳是当地的民营企业家,十年前着实帮了婶子一把,这些年不仅没打算要账,还计划继续帮帮婶子。今年春天,薛庆银把攒够的一笔钱交给刘庆阳,刘庆阳说什么也不收。薛庆银有些着急:“为了让我活得心安理得,这钱你不收也得收下!”无奈,刘庆阳只得收下。

  “如今条件好了,怎么能欠账不还呢”

  十年来,除了刘哲峰的18万元,其余的基本还清了。

  前些天,听说定居加拿大的刘哲峰要回乡,薛庆银跟儿子合计后,凑了8000元,准备还一点是一点。

  然而,刘哲峰不仅不肯收那8000元钱,反过来又给恩师留下了1000元钱。这让薛庆银很不好意思:“咱当初虽然对人家有恩,但人家给咱的好处也不能忘了。”

  不少好心人对薛庆银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过日子也不容易,这账也没人要你还,就别再还了呗!”

  薛庆银听了,连摆手带摇头:“那怎么能行?在我最苦的时候,亲戚朋友帮了我,如今我条件好了,有还债的能力了,怎么能欠账不还呢?” 记者 孟凡萧 实习生 张石磊 通讯员 刘旭东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