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为领导改笔录”想做谁的忠臣?

2014年09月02日 11:14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曲笔一改,窃案牵出的腐败案便能化为无形,这就是权力的魔力。而这一笔下去,也让办案警察现了“家奴”的原形,折射出官官相护的权力生态,揭露出权力干预司法的劣迹。

  透过媒体报道,我们还知道,这并非偶然的案例,更是一种现象。正义守护者竟主动为贪官们洗地擦屁股,如果不是纪检部门强势介入,可想而知,要揭发赵兴华等官员的腐败该有多难。腐败的端倪已经暴露在警方视野之下,警方非但不深挖,反而自觉地修改笔录填埋掩盖,甚至不惜与窃贼讨价还价,这哪像是司法者的形象,完全一副看家护院、忠心护主的嘴脸。

  唯上级是从,也许是“为领导改笔录”自觉性的根源之一。原则不清晰、目标不端正,办案者忠于的就不再是法律和正义,而是权力。“为领导改笔录”,也许将这种唯上思想表现得过于淋漓尽致了些,但从日常的权力运行来看,也能看到这种思维惯性作祟的身影。

  而唯上,也不过是种表象。表象的背后,是利益集团的盘根错节。窃案牵出领导涉腐,案件是什么性质,该按什么样的程序处理,这些办案人员会不知道?而罔顾法治、违背程序的处理方式,无非就是想卖个人情,更像是利益集团外围群体向轴心群体“纳投名状”。陷司法于不义,纳下这“投名状”,被腐败的权力视为自己人,也就意味着获得了通往更多好处、更好仕途的通行证。试想,若非赵书记等没能躲过了此劫,那这些办案人员岂不成了忠臣,功臣?

  因此,从这起离奇的案中案来看,权力干预司法的判断,未免有些简单。纳投名状的“为领导改笔录”背后,隐藏着的,是权力的抱团和合谋。如今,涉事警员已经被刑拘,可是审视权力的生态圈,又还有多少人充当腐败权力的走卒、充当利益集团的护法呢?这种近乎“自觉”建立的攻守同盟,无疑是反腐道路上最坚硬也是最需要破除的壁垒。      (重庆 时言平)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