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母子跳河”悲剧映照出现实苦痛

2014年09月02日 14:51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江西一对“母子跳河”溺亡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14岁上初一的孩子邓伟强,原来一直跟随打工的父母在浙江温州上学。为便于将来读高中,父母决定将他转回原籍横峰县上学。但因成绩不佳,有学校不愿接纳他,备受挫折的邓伟强愤而跳入水库,母亲为救子也跳入水中,结果双双溺亡。

  此事最初引发围观是因微博上有传闻称,邓因父母交不起2000块钱的“借读费”无法转学而投河,这引起网友的愤懑。后来官方回应称,不存在学校收赞助费的问题。并称邓伟强在转学选择学校时与父母发生争执,并曾拿刀自残。官方的回应或许是指悲剧发生的主因在于孩子个性方面的问题,与学校及教育部门无涉。

  然而,透过舆论的喧嚷,仔细梳理事件的脉络不难发现,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固然,社会的每个悲剧和每一桩不幸都有涉事个体的特殊原因,但“个体不幸”假如没有外界诱因的刺激,悲剧很可能中止或不至于出现。邓伟强从小随父母在异地读书,作为外来工子女,融入当地社会原本就比较困难,又难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即使如此,他也适应了异地的教育体系。可是,仅仅因为“中考”问题,他只好转学回原籍。如果社会能给异地就学的学生提供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顺畅的升学受教育渠道,小邓同学何需费神劳力地办转学呢?

  退一步讲,即使小邓同学转回原籍上学,按当下的政策,这是最正当也最不该有任何阻力的了。但据报道,小邓同学回到家乡,身份又变成了“借读生”,其父母联系的两所学校都要有“入学考试”,而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读本不应有任何被拒绝的借口,那么,为何要有“入学考试”呢?虽然官方否认有收“借读费”一事,但是否有学校要求捐资助学呢?

  由此,本人联想起自己同学的一段经历。我的一位同学曾带孩子到日本探亲数月,为不耽误孩子学习,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附近的日本小学,看能否“借读”几个月。原以为对方一定会拒绝,没想到,对方不仅表示热情欢迎,而且完全免费,连书包、课本都全免费。在日本,外国小孩尚且能无任何限制条件地入学,两相对比,委实令人感慨。

  固然,仅仅因为转学而发生“母子跳河”的悲剧,这确实是个极端的个例。但正因为极端,它才强烈地刺激着公众的视觉和神经。这起悲剧,映射出社会底层命运的艰辛,不外出打工,难以脱贫,但在异地,又可能亲情分离或孩子受教育不便。真是进退两难!

  尤其是,改善外来工子女异地升学的问题,舆论呼吁了多年,但显然教育体制的改革仍是步履蹒跚,连义务教育阶段的转学尚且如此艰难,掣肘诸多,又何谈教育公平呢?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