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莫让“争座猝死”酿成二次伤害

2014年09月11日 16:40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前天下午,郑州市919路公交车上发生令人唏嘘一幕:一位老人要求一小伙让座,小伙不肯,两人发生争执辱骂。目击乘客称老人打了小伙4个耳光,小伙并未还手。随后,小伙提前下车,老人仍站在原处,情绪激动,不久竟气倒在车内,急救人员赶到时,老人已没有了呼吸。(9月10日郑州晚报)

  为争一个座位付出生命代价,这位老人的死让人十分惋惜。不管怎样,逝者已矣,就算他的言行有诸多不当之处,我们也没有必要再继续声讨,不依不饶。可是,网上评论却骂声一片,有说“活该,早死早好”的,有说“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如此对待一位老人,实无必要。

  当我们责怪老人不够宽容、不懂理解时,自身的心态是否足够包容呢?现在事件的许多细节尚未核实,年轻人是不是坐在老弱病残专座上,有没有与老人对骂,是否如乘客所言没有还手,有没有其他不当行为……在咒骂老人的声音中,绝大多数都是主观臆断后的情绪宣泄,而非理性客观的表达。即使最终警方认定老人承担全部责任,需要在道德上谴责和批评他,舆论也应以此为鉴,倡导遇事冷静、礼让不争;而不是侮辱谩骂,以暴制暴。那样的做法,与老人的“4个耳光”有何区别?

  这场悲剧,对当事双方都造成了伤害,老人丢了性命;年轻人也面临道德和良心的谴责。而当恶言恶语充斥网络时,伤害正在悄然转移扩大——由对一位老人的咒骂,到给一个群体贴上标签,进而感叹世风日下、“坏人变老”。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信任感增加,伤害到的是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文明水准。

  “争座猝死”是一次意外导致的个案,不应该被过度阐释。平日里在公交车上,我们更多见到的是包容、和谐和礼让,谁没有给老人让过座,公交车上动辄暴打出手的大爷大妈又有几个?与其一味声讨这起事件中的“恶”,不如多看看那些美好的情景,那才是社会的主流,才是值得传播和赞颂的。对一个逝去的老人穷追猛打,显然不是忠厚之举;而若受此影响,降低自己的做人标准,甚至传递偏见和隔阂,那只会造成更多的悲剧和伤害。(刘大山)

【编辑:刘彦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