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新疆人周忠惠的“家长里短”

2014年09月16日 1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老新疆人周忠惠的“家长里短”
    退休后的周忠惠义务为当地孩子补习功课,每次外出后面后跟着一群孩子,被当地的维吾尔族儿童亲切地称为“孩子王爷爷”。 杨文浩 摄

  中新网吐鲁番9月16日电 (杨文浩)“我们家世代生活在这里,和周围的邻居相处的就像一家人,平时大家互帮互助,多少年来都是如此。不仅我们这一代人,老辈人也是如此。”托克逊县伊拉湖镇古勒巴克村村民周忠惠聊起周边的家长里短时如是说。

  采访过程中,70多岁的周忠惠老人给讲了很多他亲身经历的故事,还有和周边邻居之间的美好回忆。

  周忠惠说,他们家是世居新疆的老新疆人。到他这一代已经在当地延续了七八代人,这期间他们一家与周边的维吾尔族、回族邻居之间融洽相处,互帮互助,其中很多亲身经历的事情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周忠惠说,他母亲是吃着维吾尔族干妈海力提汗·阿不都的奶水长大的,都几代人过去了,两家一直都像亲戚一样互相走动。从小他就听母亲讲这个事情,也让周忠惠以及后代要时刻铭记海力提汗·阿不都母亲的哺乳之恩。

  周忠惠说,他们小时候遇到军阀混战,曾经一段时间受累于军阀混战的影响,各个民族的人都受到了迫害,他们家的几个孩子都是周围维吾尔族老乡的保护下活了下来。

  说到这里时老人表示,如果不是平时关系不好,那怕是有一点点矛盾,他可能就和几个兄弟姐妹丧命了,对于这份以诚相待的恩情他同样铭记于心。

  “这个窑洞本来有一半属于隔壁邻居沙依提,但他为了照顾我们汉族人修建院子的习惯而把整个窑洞让给了我们。”聊天中,周忠惠把我们带到院子里已经废弃的窑洞前,向我们讲述他们一家与邻居沙依提一家经历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沙依提一家早于周忠惠家搬进现在居住的院子,周忠惠家是后面搬进来的。当时两家院子中间有一个下乡知青留下的窑洞,本来两家应该一家一半划分宅基地的,沙依提为了让周忠惠家的院子好开门而主动让出本属于自己的那一半。

  “搬到现在的院子已经30多年了,两家一直相处的像一家人一样,平时遇到外出什么的彼此都会帮着照看房子,逢年过节什么的也会叫在一起吃饭什么的。”周忠惠说。

  虽然现在沙依提老人已经过世了,但他在临终前还不忘交代儿子阿不来肯·沙依提以后任何时候两家院子的宅基地边界都不能变。

  “周老师好!”“周老师!”周忠惠带着我们在村子里散步时,一些玩耍的小朋友都主动和他打招呼,礼貌的说一声“周老师好!”原来周忠惠是当地中学的退休老师,退休后不忘发挥余热,义务为周围邻居家的孩子辅导功课。

  “大家都是邻居,乡里乡亲的,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孩子们辅导下功课感觉很有成就感。”周忠惠说,很多维吾尔族学生因为语言问题,数学等理科功课学习起来很吃力,他就发挥自己的双语特长常年义务帮助周边的学生辅导功课,多年来下来一大批学生在他的辅导下成为学习优异的学生,这让他感觉很有成就感。

  “你要我们专门讲民族团结的事情我可能说不好,因为民族团结的事情就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更没有刻意去在邻里之间区分民族什么。”临别时,周忠惠说,正如他所在的巷子的名字“互助巷”,虽然他与周围不同民族村民间并没有特意去做什么,但大家在平日里的互帮互助中结下了一家亲的深厚感情,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已经融入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