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岂容职业乞讨撕裂社会公平

2014年09月17日 10:52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上午她跪在街头,磕头祷告,中午,她转身坐在餐厅啃起了鸡爪。上午他是为照顾患病父亲乞讨的儿子,中午他来到奢侈品商店挑选着精致的腕表。他们都是聚集在河南省郑州市繁华区域的一个特殊群体。(9月16日央视《新闻1+1》)而北京也曝光了一乞讨老人经常提着大袋零钞到邮局汇款。老人每月往老家寄一万元钱,多则两三万,并以此为家里盖了两层楼房。

  呼吁

  两种乞丐需区别对待

  乞讨本无可厚非,因为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只要不触犯他人利益及社会公平。但一些职业乞讨者月收入超万元。这让广大施舍者情何以堪?公众的善心又何处安放?

  公众对乞讨者施舍是基于同情,若乞讨者已过上喝酒吃大闸蟹的日子,就不应在施舍的范畴。这些职业乞讨者欺骗、利用了公众的善良,违背社会最基本的诚信原则。为了博得人们同情,他们往往杜撰、编造自己“不幸人生”和“苦难经历”,这已经涉嫌欺诈,所得已属非法所得。公安部门对此应立案调查。只有将“李鬼”打回原形,使其难以在“丐帮”藏身、立足,才不会有更多善良人上当受骗。还有一种特别恶劣的情形,一些人控制儿童为其乞讨。为了制造催人泪下的效果,甚至打残儿童,这已构成严重犯罪。对此,公安部门绝不可袖手。

  职业乞讨已让传统的乞讨变味变调,不仅收入远超普通民众,而且日子过得比多数施舍者还滋润,这挑战、撕裂了社会公平。作为民众首先要擦亮眼睛,不是逢“讨”必“施”,而是要有一个基本判断,有时须冷眼相待;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真乞丐的救助,那留下当街乞讨的就极有可能是冒牌货,那就该对其横眉怒目;公安部门要加大对违法职业乞讨的打击力度,将其彻底清除出局,避免其鱼目混珠。多措并举,相信职业乞丐就会失去市场,寸步难行,民众也就不会“雾里看花”。

  面对乞丐,需要的是冷静而不是冷漠,需要的是帮助而非一味施舍。对那些以乞讨赚钱的职业乞丐须嗤之以鼻,但对那些以乞讨度日的乞丐则要多伸援手,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温情。原则就是,绝不能让职业乞讨撕裂社会公平,民众及社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崔恒清)

  反思

  深谙当今社会通行规则

  “零投入、高回报、月薪进万、工作时间自由掌握、上班地点一线城市、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毗邻地铁高楼大厦、黄金地段、自由选择、不用注重自己的仪表,甚至越艺术家越好,不用担心自己的学历,甚至越草根越好,这样的职业,你愿意干吗?”这是网上对职业乞丐生活的总结。

  当然,即使是“职业乞丐”,也要维护他们的乞讨权利,给予乞讨的自由。但是,如果并非确无生存能力,这样的乞讨,显然有悖公序良俗,人们通常总和好逸恶劳联系在一起,为人所不齿。

  事实上,一般不愿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的乞讨者,大凡是“职业乞丐”,因为他们把乞讨当作收入不错的“职业”,甚至把乞讨当作致富的手段。如此的快速致富,得来全不费功夫,但这是以人格尊严为代价。

  连自己的脸面都已不要,本来应该让人唾弃,又怎么可能成为致富的手段?可悲的是,如此的悖论,于当今社会,却似乎已经“捋平”乃至顺理成章。且不说贪赎、不法之类,出轨、出格、出位,不顾羞耻地炒作自己,几乎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成为社会“红人”乃至一夜暴富。

  也因此,所谓“不用担心自己的学历,甚至越草根越好”的“职业乞丐”,其实深谙当今社会的通行规则。实际上,“红肿之处,艳如桃花,糜烂之时,美似乳酪”,已成为不少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氛围,让种种的社会不公,让人们见惯不怪,也因此大行其道。

  鲁迅在说到悲剧的定义时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而这些“白天跪地乞讨,晚上喝酒吃大闸蟹”的“职业乞丐”,无疑也是在上演一出悲剧,是在把社会公平毁灭给人看。(钱夙伟)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