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冷清“无车日”亟须价值重申

2014年09月23日 10:1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今日社评

  本报特约评论员

  导读:无车日只有一天,指望这一天产生神奇效果并不现实。当前更需多策并举,让无车日的内涵生发出来并贴地而行,让少开车、不开车逐渐变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让绿色出行不仅可能也可行,让无车日有朝一日“无疾而终”。

  9月22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城市无车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在这一天划定“无车区”,禁止社会车辆在该区域内行驶,以此来倡导市民减少小汽车的使用,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以缓解目前国内城市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

  无车日,有点堵。据@交通北京实时发布数据,昨天北京五环以内,城六区除石景山区为中度拥堵外,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均为严重拥堵状态。此情此景,并非局限于北京。无车日,也有点尴尬,与几年前万众聚焦相比,今年似乎冷清许多,仿佛被遗忘。不少人感叹,如果不是媒体提醒,根本不知道9月22日是无车日。今年无车日活动的主题是“我们的街道,我们的选择”,如果大街小巷依然被机动车塞满,显然与无车日很不协调。

  1998年9月22日,无车日活动滥觞于法国巴黎,此后逐渐成为一项世界性环保运动。它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社会倡导,通过倡议和劝导,让人反思汽车文明,向我们当下的生存处境发问,以唤起世人对环境、能源等问题的审视。2007年以来,国内参加无车日活动的城市越来越多,已经从最初的108个城市,扩大到今年的142个。除了官方行动,民间也未沉默,21日京津冀三地骑友联动,发起“京津冀携手,共创健康城市,倡导低碳出行”活动。但从总体趋势看,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无车日活动日渐冷清,不少车主对无车日意兴阑珊,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动。

  对不积极者不必一味道德谴责,因为无车日活动本来就非强制,而是基于道德自觉。一些人选择不参与,有的也实属无奈。有司机直言不讳,“如果有方便公交的话,我上班肯定不开车。”等公车太慢,挤地铁太难,骑自行车太麻烦,更何况公共交通未打通最后一公里难题,导致不少市民有车开车,没车攒钱也要买车。

  在此语境中,号召人们不开车、少开车,就应该形成激励性的制度安排,比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据悉,北京轨道交通通车里程明年将达到561公里,五环路内线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0.51公里,平均步行不超过1000米就可以到达一个地铁车站,轨道交通承担公共交通总客运量将达到50%左右,日均客运量达1000万人次以上。公交更便利,修到家门口,又免去拥挤之苦、苦等之难,不开私家车自然成为明智选择。

  值得提及的是,不少地方对待无车日也多了技术含量,丰富了劝告手段。比如,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不再实行固定区域限行,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优势;深圳市市民持机动车行驶证在9月22日可免费乘坐公交和地铁;宁波市民可免费领取轨道与公交换乘票,凭换乘票在轨道交通1号线或接驳公交线路上免费换乘1次,体验公交和地铁换乘带来的快捷和便利……如此,皆是看得见的进步,相比于过去,显得更人性化,也更触及问题症结,自然也就更有说服力。

  此外,倡导公众少开车不开车,政府部门更应率先垂范,除了压缩公车数量,公职人员应该带头不开车少开车。几年前,广州市在无车日当天,将大约九成公车入库封存,赢得舆论普遍叫好,惜乎只是昙花一现。如果封存大量公车常态化、制度化,并且普遍化,民众必然在叫好之余积极追随。

  当然,无车日只有一天,指望这一天产生神奇效果并不现实。让无车日精神有效传承,并积极直面汽车社会的诸多瓶颈难题,破解日益严重的环保、资源和交通困境,我们还有不短的路要走。为此更需要多策并举,让无车日的内涵生发出来并贴地而行,让少开车、不开车逐渐变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让绿色出行不仅可能也可行,让无车日有朝一日“无疾而终”,值得期待。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