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让年轻人先乘车”的人文关怀

2014年09月23日 13:24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杨朝清(湖北武汉)

  近日,湖北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12位老人,在公交站旁举牌呼吁年长市民尽量错峰出行,让忙于工作的年轻人先乘车。 “现在年轻人压力大、工作累,我们长辈应尽量不和他们争车抢座。”参与宣传的62岁居民王向荣说,儿子也是个上班族,她深知年轻人上下班不易。(9月22日《楚天都市报》)

  在现代社会,讲究效率、追求精准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上紧了发条的匆忙步履,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公共交通工具承载着厚重的出行欲望;在僧多粥少的格局下,公交车座位变得“一位难求”。匮乏的资源、激烈的“抢座位”竞争,会从某种程度上扭曲人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由座位引发的纠纷和冲突,已经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社会现象。

  年轻人也好,老人也罢,二者都平等地享受出行的自由与权利。在供求关系失衡的背景下,“让年轻人先乘车”通过错峰出行的方式减轻交通压力,让忙于生计的年轻人优先乘车。“让年轻人先乘车”的背后,既是价值排序的重塑,又是人文关怀的重振。

  在公交车乘车一事上,两代人有着各自的爱与痛。一方面,退休老人有健身、社交、休闲娱乐的需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离不开公共交通工具的支撑;另一方面,在沉重的生活压力面前,年轻人具有“等不及”、“伤不起”的紧迫与焦急。如果两个群体都处于“自说自话”甚至“弱者互害”的对立立场,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自己。

  老年人让年轻人优先出行,不是源于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而是源于爱与关心。对年轻人生存压力感同身受,为了给年轻人便利宁可压抑自己的出行欲望;作为一种典型的利他行为,“让年轻人先乘车” 通过具体而微的细节推动,切实地裨益他人。由此观之,公共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固然需要制度设计,也离不开公众参与。

  尽管“让年轻人先乘车”只是一种倡议,并不具备强制的约束力,其中传递的理念和情怀却值得称道。在社会流动迅速的当下,只有做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社会生活才会少一些摩擦与矛盾,多一些包容与接纳。朴素的“仁者爱人”的人性底色,换位思考的人文关怀,构成了“让年轻人先乘车”的社会基础。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