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学校“傍女婿”给学生上了怎样一课

2014年10月16日 13:13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10月8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其妻子吉娜毕业于安徽蚌埠一中。15日晨,评论员杨禹在微博上发布的一张关于蚌埠一中祝贺本校“女婿”获诺贝尔奖的图片引发关注。不少网友戏称该校“攀亲戚”,认为埃里克获奖跟蚌埠一中没有关系。(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6版)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相信这是新闻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估计该女婿的老婆的表姐夫家的那条狗都要同乐同贺,与有荣焉了。埃里克女婿有自己的丈母娘共同庆祝,恐怕不需要太多丈母娘了吧?而过多的“祝福”也未必能给吉娜带来惊喜,或许是惊吓汗颜。如果从幼儿园、中学、大学,再到各辅导班、才艺班都庆祝一遍,那丈母娘的阵营估计会吓着这夫妻俩了。

  “宣扬女婿是为了鼓励学生向吉娜学习”,这是学校给出的回应,但是在这则标语中,我们未看到相关与该校学生吉娜的只言片语,只看到了一枚优质女婿。而女婿的学习成果想来与蚌埠一中是不相干的,难道要让学生们学习挑女婿,嫁得好吗?正如网友们所说,“这是赤裸裸的教育,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没嫁个好男人为母校争光是我的错”等等。学校“傍女婿”给学生上了怎样一课?

  其实,据该校同学介绍,吉娜学姐本身就很强,是个很好的典范,没有必要一定拿诺贝尔奖得主来宣传。吉娜本身就已经是学霸级的人物,获得过多项奖项,完全可以作为榜样出现,吉娜的荣耀无需“傍丈夫”,一样可以美丽绽放。这才是鼓励孩子学习的根本,而不是本末倒置地用好女婿来要求学习吉娜,这不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性,反而模糊了学习的焦点,将孩子引入了一个势利、媚外的风气之中。

  舍近求远抱人家老公大腿,不外乎一个名人效应,乘乘诺奖的热风罢了。学校傍名人早有先例,从挖古人命名学校等,到赠送官员明星荣誉教授头衔等等,都表现了学校正在走向追星傍星的道路上去,这是对教育的迷失,教育应致力于教书育人,而不是展示荣耀,好教育自然会带来荣耀,不用刻意地去“傍”别人。一味地傍名人正彰显了学校本身的精神空虚,学校不是风向标,不能流行什么迎合什么,而应坚定教育的信念。

  同时,学校也要善于发现学生本身的优点,除了震惊世界之外,能够幸福安康也是一种生活哲学,正如真正的丈母娘只会在意女儿女婿两口子是否幸福,而不会过分看重孩子们的奖章。学校的学生得了诺贝尔奖是荣誉,能够做好一枚钉子也是荣誉,医生治病救人、教师育人不悔、工人创造价值……这都是教育的结果,让学生、社会正视每一份成就应从学校开始,每一份成就都是一种荣耀。

  “别人的诺奖,我们的狂欢”,乘诺奖的热,追寻诺奖者的脚步,找寻与己相关的蛛丝马迹已经成为诺奖后的固定模式,但是过分地追逐难免涉嫌“抱大腿”的嫌疑。想离诺奖更近一些,或许就要先改掉追逐的习惯,而变成坐地累积,只有更深的研究学习,才能让诺奖真正属于我们,而不是属于“女婿”。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