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精简“协调机构”勿按下葫芦浮起瓢

2014年10月28日 14:58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最近,全国一次性减少13万余个地方层面的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协调机构名头众多:领导小组、协调小组、委员会、指挥部、办公室;时间不定:常设型、阶段型、临时型;涵盖行业广泛——足疗保健、铲除豚草、西瓜办、馒头办、生猪办……“协调机构”过多、过滥,令人瞠目的数据背后,是对“机构法定”原则的淡漠。打着“协同作战”的牌子,挂着“一把手”的旗子,喊着“提高效率”的号子。(10月22日新华网)

  全国一次性减少13万余个地方层面的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力度不小,但要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

  领导小组太多,此伏彼起,有行政职能权力的约束因素,也有政府行政形势化、运动化的管理因素。有的事,本来应由某行政部门处理,但因该部门工作不力,导致该办的事长期积压。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动用其他部门的力量,会得到及时整改、治理,但这不是对原职能部门工作的支持,反而是对其不负责任和部门问题的放纵,不利于其他部门的工作。对此,应从查处、追责入手,而不能成立领导小组,为不负责的部门擦屁股。

  清理或削减过多的领导小组,需要规范领导小组的成立,什么样的事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的任务和时间、人员来去都需要明确,防止一边清理、削减领导小组,一边又在增设或易名新的领导小组。 卞广春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