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景泰县良田盐碱化严重成荒地 农民无地可种

2014年11月15日 09:34 来源:中国甘肃网 参与互动(0)

当地村民向记者介绍严重盐碱化的土地。

  荒芜的耕地,像雪花一样渗出的白色结晶铺满地面。随着耕地盐碱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此情此景成了景泰部分村镇的真实写照。无奈之下,许多原本以地为生的农民走出了村庄进城打工。没有技术,没有文化,在打工的路上他们饱受辛苦却收入微薄,有些家庭的生活甚至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

  走访:盐碱化让村民失去良田

  11月13日,暖暖的太阳照射在景泰川的土地上,让人有种慵懒的感觉,但是也似乎慵懒了这里村民的心。“地下水水位连年上涨,早几年就说要修排碱渠,但到现在地都荒了还不见动静,你说庄稼人没了庄稼,还能称之为庄稼人吗?”看着眼前的情景,面对村民的疑问,记者无言以对。

  在村民周大哥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景泰县上沙沃镇梁槽村的村民耕地区域。放眼望去,这里早已没有了耕地的样子。视野内可见的耕地或者被耕地盐碱化后产生的白色晶体所覆盖,或者被从地底渗出的碱水所淹没,田地里只剩下枯黄的秸秆。“前年的时候有些地还能种些抗碱的油葵、枸杞,现在连这些东西都死了。”周大哥说道。

  据当地村民介绍,村子里的盐碱化大约从8年前开始,在此之前当地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那时候一亩地能打1800斤左右的玉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耕地盐碱化程度越来越高,到2011年前后,玉米的亩产减到了800斤。到2012年有些地已经无法种植玉米和小麦,部分村民无奈选择种植抗碱的枸杞,有些村民还尝试种植油葵,但到了2013年,村子里80%左右的耕地里连这些东西都无法种植,耕地也随之变成了荒地。“就我们附近的村子盐碱化严重至无法耕种的耕地面积就有近2000亩,许多村民都不得不另谋生路。”一位村民说道。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上沙沃镇的其他部分村庄,以及和其相邻的草窝滩镇的部分村落发现,在这些村子,耕地盐碱化的情况都不同程度存在,且呈蔓延趋势。同时,部分盐碱化灾害已蔓延到了村民的居住地,致使部分村民房屋受损。

  村民:出外打工成了唯一出路

  耕地无法种了,靠政府每年补助的几袋面粉是无法度日的,许多村民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

  提起打工,当地村民也有许多无奈。据介绍,景泰县城北面是腾格里沙漠。上世纪60年代,现景泰县城周围还是连接腾格里的戈壁荒滩,人烟稀少,寸草不生。l974年,景电一期建成后,景泰川成了一个道路畅通、渠系纵横、林带成网的大漠绿洲。后来随着景电二期工程的正式运行,景泰川一度成了一个良田遍地的好地方,由于当地人口较少,人均耕地较多,村民即使在家种地,日子过得也绰绰有余。正因如此,景泰川造就了一批种地好手,但这些种地好手到了城市打工却成了没文化、没技术的农民工。

  迫于生计,许多村民选择的打工地点只能集中到建筑工地。就拿村民勾先生来说,他今年快50岁了,每天在当地一个建筑工地打工,辛苦一天能挣100元,为了挣钱,勾先生很少休息,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但这些钱对于有两个上大学的孩子,一对年事已高的父母,和在家照顾老人的妻子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当地像勾先生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

  出路:村民希望尽快修建排碱渠

  据了解,导致当地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许多耕地处于“洼地”,随着地下水水位不断抬升,再加之治理资金严重匮乏,导致当地土地盐碱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就此,当地许多村民希望政府能尽快修建排碱渠以减少耕地里的盐碱含量,至少能够做到可以种枸杞、油葵等抗碱性较强的农作物。“这些问题我们都不知道向村、乡、县各级政府反映了多少次,但却始终没看到一个治理方案。年初时还听说要修排碱渠,但到现在也不见动静,估计又没戏了。”对此,许多村民颇感不解。

  13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上沙沃镇政府。据镇政府的相关统计显示,仅该镇的耕地盐碱化分布面积就达到1.4万亩,盐碱化严重至无法耕种的耕地达到7000亩,涉及村民825户,而该镇共有耕地仅4万多亩。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从2002年该镇就出现了耕地盐碱化现象,也是从那时起镇上就不断向上级政府上报相关情况,同时申请修建排碱渠项目,但到现在为止,镇上汇报的建议也没得到上级部门批准,对此镇政府也很无奈。

  同时,根据当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透露,除了上沙沃镇,诸如景泰县草窝滩、芦阳、五佛等镇都不同程度存在土地盐碱化现象,据其估计其中盐碱化严重至无法耕种的耕地在2万亩以上。

  对此,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来源:兰州晨报)文/图 记者 薛长明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