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公车改革不能总“摸着石头”过河

2014年11月21日 15:32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0)

  改革之初,搞一些试点,“摸着石头”过河,积累经验,百姓可以理解,也会支持,但20年过去了,如今,公车改革已如箭在弦,百姓最期待的是“功在必成”。

  公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改掉领导干部的“官念”,唯有领导干部认识到“公车姓公、只能公用”,改革才有可能成功。

  今年9月中旬,我省成立了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协调、推动我省公车改革工作。记者昨日获悉,《福建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工作方案》日前出台,全省公车改革的时间表也已经确定,到2016年底前后,我省将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厦门日报》11月20日报道)

  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公车改革从中央到地方,从“摸着石头”开始,到“试点推广”,其中还经历了所谓“史上最严”的改革,20个年头总是在不断的探索和试点。但遗憾的是一批试点的改革还没来得及推广就纷纷夭折回潮,公车又回到原点,该添置的重新添置,该谁用的还是谁用,甚至造成新的浪费。

  公车改革是为了节省财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过去,公车改试点出现诸多“屁股决定脑袋”的现象,比如在公车货币化改革中,把停用和上缴的公车提前报废或简单拍卖,由于缺乏监管,许多超标的豪华公车低价甩卖贱卖,转眼成了私车,造成国家财产损失。许多地方公车改革一阵风,开始轰轰烈烈淘汰一批旧车,实行货币化补贴,该拿的钱拿了,可风头过了,什么勤俭办事、艰苦奋斗、节约国家财政开支、廉政建设全抛脑后,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汽车配备使用中又开始相互攀比,以各种理由购置新车,加重财政负担,行政成本不降反升。此外,由于招投标、报价环节缺乏统一规范和有效监督,在公车采购中又滋生新的腐败。

  公车改革,不能总“摸着石头”过河。改革之初,搞一些试点,“摸着石头”过河,积累经验,百姓可以理解,也会支持,但20年过去了,该试的点也都试完了,是拿出决心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如今,公车改革已如箭在弦,不得不发,不过百姓最期待的是“功在必成”。

  众所周知,“公车姓公、只能公用”是一种常识,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始终把无偿使用公车看作一种福利待遇。什么样的级别坐什么车,有些部门甚至连科长、股长也认为自己“大小是个官”,配备专车和专职司机,相互攀比,以坐豪车为荣。因此,公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改掉领导干部思想“官念”,唯有领导干部认识到“公车姓公、只能公用”,改革才有可能成功。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公车改革必须汲取以往经验教训,首先要防止公车再次被甩卖贱卖,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若停用的公车拍卖,必须公开、透明,禁止内部人员参与。其次杜绝“既拿钱又坐车”现象,严禁“借”用下属单位和企业车辆,违者必究。再次,防止官员只拿钱不办事,公车改革的补贴必须“专款专用”,不能取现,不能消费,只用于与公务交通相关事项上的支出。最后,防止公车改革再次夭折,除了要让既得利益主动松手外,还要启动法律约束和社会监督。老梁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