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对过问案件者加以“过问”

2014年12月03日 15:21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前,持续了4年之久的安徽凤阳县国税局系列贪腐案落下帷幕。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凤阳县国税局专门开具证明,为两个涉案者评功摆好。

  凤阳县国税局为涉案者开证明,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求情,实不足取。过问案件可分两种,一种来自法院内部,这可以通过强化内部的管理制度、规范办案程序加以解决;另一种是来自权力部门官员的过问,这可能让法院难以应对。我们看到,地方政府发公函到法院求情的事例近年就有不少。

  中央已提出建立过问案件登记备案制度。这个制度能否阻止官员对案件不适当的干预,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过问案件者能全部被登记吗?说情可以发公函,也可以在小场合,多数是在小场合;可以写条子,打电话,甚至不用说话,只需暗示一下,大家就心里有数了。而且,法官如果愿意登记就登记,如果他自己不想登记,也不一定有别人知道。

  更重要的问题是,登记之后怎么办?如果只是仅仅登记一下,就不会解决任何问题。所以,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跟进,对过问案件者加以“过问”。比如,法院把说情者登记后,可以报送其上级纪委备案。  ——江苏·殷国安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