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实现iPS细胞技术突破 未来可实现人工造血

2014年12月04日 11:27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iPS细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它的全称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一种通过对成体细胞进行重编程获得的干细胞,其巨大潜能可媲美胚胎干细胞,几乎能发育成所有种类的细胞。在未来,应用iPS细胞可实现人工造血,可用于组织、器官的修复,甚至可利用其培育出全新的组织、器官。2012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教授,因在研发和应用诱导iPS细胞领域作出的贡献,而荣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这种位于医学领域最前沿的理念,在成都迎来了技术上的突破。近日,位于成都的“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研究联合实验室”经过两年研究攻关,在掌握iPS细胞技术的基础上,又成功开发出高效的脐血单个核细胞重编程iPS细胞技术,实现了国内领先并与国际同步的水平。

  可建立疾病模型

  不用胚胎细胞突破伦理桎梏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一种通过对成体细胞进行重编程,而获得的媲美于胚胎干细胞,能自我更新增殖并具化为所有种类细胞潜能的干细胞。这种细胞可用于建立疾病模型,研究各类疾病的致病机理,可帮助医生进行药物筛选,便于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特性针对性地使用药物。“从理论上讲,这种技术可应用于渐冻症、血友病等多种严重疾病的治疗。主要方式是把患者的体细胞提取出来,然后制作成病人自己的iPS细胞,再把这个细胞分化成相对应的疾病细胞。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疾病细胞,在患者体外进行致病机理的研究,或是进行药物筛选。”iPS细胞高级研究员邹庆说。

  他认为,经过不断研究和完善,iPS细胞未来还可实现人工造血,用于组织、器官的修复,甚至可以用其培育出全新的组织、器官。更重要的是,与胚胎干细胞技术不同,iPS细胞技术不使用胚胎细胞或卵细胞,而是用自身的体细胞诱导产生,所以不存在伦理上的问题,而且也不会有免疫排斥的问题。今年9月,日本已开始iPS细胞治疗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试验研究,这项研究也受到了全世界医学领域的高度关注。

  开发新技术

  利用脐带血成功制作iPS细胞

  近期,这项前沿技术的研究在成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和四川新生命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研究联合实验室”传来捷报,历经两年潜心攻关之后,在掌握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基础上,实验室又成功开发出高效的脐血单个核细胞重编程iPS细胞技术。

  据邹庆介绍,在这样的技术中,联合实验室以消化吸收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iPS细胞技术为发轫,通过持续改进创新,又成功开发出高效的小量脐血单个核细胞重编程iPS细胞技术。该技术较前者实施周期更短,取材更方便、成功几率更高,因采用非整合质粒进行重编程,安全性更有保障,所获的iPS细胞应用潜力更大。这种方法可以仅用1至2毫升脐带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顺利作成iPS细胞,在技术上实现了国内领先并与国际同步的水平。

  邹庆说,伴随iPS细胞技术的发展,诸如疾病再生医学治疗、定制疾病模型建立、分子药物筛选及个体化基因矫正,人工造血等等,都有希望逐一成为现实。记者 杨甦 文/图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