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从农民中招公务员 一些人仅具中专学历(图)

2014年12月12日 09:33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人物档案  肖军 39岁,大专,原在金堂县隆盛镇茅庵堂村务农,现为金堂县隆盛镇党政办驻村干部。



人物档案  文志强 33岁,大专,攀成钢金堂分公司机修车间原副工段长,现供职金堂县淮口镇民政办。



人物档案  白先友 43岁,高中学历,彭州市三界镇东平村原党支部书记,现为三界镇政府群工办工作人员。

  

12月8日,金堂县淮口镇民政办迎来了一位清瘦的新员工——33岁的文志强。

  上班第一天,文志强先在手机上安装了微信。它,将有助于文志强与同事们之间沟通,他正在摸索着学习如何使用。此前,他在车间上班,每天与冰冷的机器打交道,还没使用过这种新型社交工具。

  文志强的到岗,意味着今年我省面向优秀工人、优秀农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考试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正式进入录用程序。而面向优秀工人、农民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在我省尚属首次。

  考录比17:1 422人竞争25个名额

  时光倒流至6月15日,与文志强一起进考场的共有2276人,他们将角逐我省260个公务员职位。考录比不到9:1,竞争程度远低于今年上半年我省公开考录公务员的23:1。

  这批录用的公务员职位中,成都市面向优秀工人和农民定向招录15人,面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定向招录10人,共计招录25人,因此吸引了更多人报考。422人报名竞争这25个名额,考录比达到17:1,激烈程度陡然增加。

  文志强,以笔试79分、面试79.4分,笔试和面试均第一的成绩,最终PK掉竞争对手,于11月28日进入成都市人社局签发的录用名单,实现了由工人到公务员身份的转变。

  报考条件更宽村社书记45岁可报考

  与文志强一起进入录用名单的,还有一些人仅具中专或高中学历。这,在成都公开招录中比较罕见。

  “这体现了本次定向招录公务员的特点。”成都市人社局一位副局长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面向优秀工人、农民招录公务员设置的文化程度条件与我省公招公务员条件一样,均要求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过,面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招录时,条件放宽到了高中、中专以上。

  这批定向招录公务员不仅学历条件放宽了,年龄也放得更宽。公招一般要求考生35周岁以下,而定向招录的工人、农民年龄放宽至40岁,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年龄放宽到45岁。

  考录尘埃落定,这位副局长盘点:15名从优秀工人、农民中招录的公务员,本科7人、大专8人;10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本科2人、大专5人、中专2人、高中1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年轻的25岁,平均年龄36岁。

  身份如何确定?单位证明+劳动合同

  在优秀工人、农民中定向招录公务员,怎样界定考生的工人、农民身份?这个疑问,一度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一份《四川省2014年从优秀工人农民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试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公告》,对此有解读。

  优秀工人的条件是:在我省境内各类企业、务工单位生产经营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含从一线选拔到管理岗位的人员),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在我省境内企业、务工单位工作至少满三年,成绩突出,近五年受到过乡镇(街道)及以上党政群机关或用工单位表扬(奖励)的人员。

  同样,《公告》对农民的报考条件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那么,怎么确定这些报考者的身份?这位副局长说,工人需要用人单位出具证明,同时出具劳动合同;农民需要核实身份证或村社区开具证明。过了报名关后,还要经过考察关,一旦发现身份资料造假,就会立即中止相关程序。

  跟踪关注“效果”为后期提供决策支撑

  在优秀工人、农民中定向录用公务员,有着怎样的意义?

  “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基层一线的关注与倾斜。”成都市人社局一位副局长认为,这批定向招录的公务员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基层,更熟悉基层的情况,也更了解基层老百姓的诉求。他相信,这批新公务员到岗后,能更快适应基层工作环境,更快掌握基层工作方法,更好地为百姓提供服务。

  当然,面向优秀工人、农民招录公务员,在我省毕竟尚属首次。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实践检验。同时,成都市人社局将会对这批从优秀工人、农民中招录的公务员进行跟踪关注。

  类似的定向招录是否还将继续?这位副局长说,跟踪的成效将会为是否继续在优秀工人、农民中招录公务员提供决策依据。

  他们,是些什么人?有怎样的故事?家庭年入百万 开奥迪去当办事员

  村支书公务员琢磨:我是不是该换辆低调的车?

  白先友,彭州市三界镇东平村原党支部书记,镇党委委员,当了近20年村干部。

  从本周起,他的身份变为三界镇政府群工办工作人员,其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还得至少兼任一年。受公务员管理制度约束,他只能朝九晚五坐班,村里的事只有下班后再赶回去加班。

  白先友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家庭年收入上百万,早早就开起了奥迪A6。这辆车,让他在镇政府里显得有点特别。上岗后,他一直在思索:我是不是该换辆更低调的车?

  经验丰富 面试考了最高分

  当东平村党支部书记,白先友历次考评皆为优秀。

  三界镇是农业镇,以种植蔬菜为主业。近年来,蔬菜丰收了反倒滥市,老百姓赔钱的故事各地都在上演。如何改变农民流汗又流泪这种情况?白先友动起了脑筋:更新品种、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请专家下乡授课,预测行情调整蔬菜下种时间……在白先友的努力下,村民平均年收入增加上万元。去年,村里种植了海椒新品种,每亩增收两千元。

  我省面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招录公务员的消息,是三界镇一位领导告诉他的。直到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他才请镇政府党政办工作人员帮忙报上名。

  本次定向招录的考题接地气,重实践经验,这给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带来了机遇。“笔试,很多题都是农村和基层管理的常识。”白先友说,由于题对他的胃口,没什么难度。最终,他拿下了本次面试成绩的最高分——88分。

  本周一,镇领导例行召集所有村支部书记开会,会场上,领导一句祝贺“恭喜你,录用了!”换回他的一声“哦!”领导简单安排了一下白先友的新岗位,他就轻车熟路上岗了。

  新的烦恼 是不是该换车?

  从村支部书记到公务员,白先友还是感觉到了一些细微变化。

  首先,他的很多行为要受公务员管理的制度约束。朝九晚五坐班,成了“新常态”。这,让他有些不太习惯。

  “以前,先把村里的事处理了,再去镇上看看。”白先友说,现在,他得赶上九点到岗,有事没事都不能随意离开,更不可能冲回村里去处理事务。为此,他只好下班后急匆匆赶回村子里,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开会研究问题。

  白先友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家族经营着一个小水电站和一个冻库,家庭年收入上百万。不错的收入,也让他早早开起了奥迪A6。成为公务员后,他首先想到的是退出经营。如今,他每天开着奥迪A6上下班,在单位显得有点特别,也有点让他不安,成为他新的烦恼。为此,他正在琢磨:是不是该换辆更低调的车?

  上班第一天,他们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安装微信 帮婆婆询问救助补贴

  文志强,从21岁进厂以来,在攀成钢金堂分公司机修车间当了12年工人。

  12年来,工资由1200元涨到了现在的3000多元。他也成了副工段长,管理着近20人。今年,一位公务员朋友鼓动他去报考公务员,没想到一试竟然成功了。

  现在,文志强被分配在金堂县淮口镇民政办工作。虽然才上岗几天,但他对第一天上班有诸多记忆。

  第一天,他在同事帮助下在手机上安装了微信。“以前在车间里,跟机器和工人打交道。”文志强说,车间噪声大,通讯一般靠吼,也没空掏出手机来。现在工作环境不一样了,说话要轻言细语,单位发个通知都可能会通过微信群,他必须得跟上时代,学习使用新的社交工具。

  第一天,有同事叫他“小文,帮我泡一下茶!”当时,他还有点不太适应,“这也许就是有别于工厂的机关文化,我得从零学起。”

  第一天,他接待了一个77岁的老婆婆,让他体会到了公务员的价值。

  婆婆投诉,家里有个瘫痪病人,但从来没享受到相应的救助补贴。文志强跑了好几个窗口,10多分钟后帮婆婆弄明白了:钱是打到了婆婆的账户上,是婆婆从来没去取过。他用一张A4纸,用最大的字体把账号写在上面,请婆婆回家后找个年轻人帮她查看。

  “婆婆离开时,对我千恩万谢。”文志强说,那一刻他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只是举手之劳,但显得特别有意义。”文志强说,自己要从点滴做起,改变大家认为“脸难看、事难办、门难进”的印象。

  “钉子土地”他一出马就解决了

  本周,金堂县39岁的肖军由农民开始了公务员的转变。脸上满是笑容,露出两颗缺牙,肖军看上去有些憨厚。

  考上公务员后,他的妻子进城为他挑了一身新衣裳。“你就是公务员了,要穿得正式一点儿,不能让别人瞧不起。”肖军说,这身衣服花了1000多块钱。以前,他喜欢穿休闲服或运动装,常骑着摩托车或三轮车,穿梭在乡间小道。

  今年,报考定向公务员的机会来了,他在新疆当公务员的大哥鼓励他去报考。肖军却有点淡定。“如果活80岁,我前半生都在挖泥巴,考不起大不了继续挖泥巴。”他心态很好,面试头一天晚上,与朋友聊QQ至凌晨一点,等待面试时,竟在等候区安然入睡1小时。

  最终,他闯过了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公示等5大关口,于11月28日进入成都市人社局签发的录用名单。

  上班第一天,他就被通知去处理一起棘手的问题:一块两分大小的“钉子土地”,其主人长年不种摞荒却拒不同意流转,在周围显得特别打眼。他先从外围了解了这块土地主人的情况,再对其讲国家的政策。当天,这家人就答应用正常价格参与流转。

  肖军在城里有房子,他觉得这像鸟笼一样,更喜欢乡下清新的空气,宽敞的环境。每周,他坚持周五晚上进城待1个小时陪女儿做作业,随后又返乡。他说,自己根扎在乡下,愿意在基层公务员岗位多做点奉献。 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摄影吴小川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