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津冀三地将互设景区指示牌 旅游直通车加线

2014年12月13日 08:5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即使离河北的景区再近,车没开到河北,也很难在北京的公路上找到河北景区的指示牌。今后,游客有望告别这一“路障”。记者从昨日召开的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第三次工作会议上获悉,明年京津冀三地将在交界处互相设置对方的景区交通标志牌。与此同时,三地将共同编制一张电子地图、一本路书,举办京津冀旅游投融资对接会,联合推出冬季旅游产品,京津冀旅游投诉处理协调机制和旅游执法合作机制也将启动建立。在2015年下半年,北京到天津与河北的旅游直通车也将加开线路、增加班次。

  景区指示牌不再“各顾各”

  在昨日的会议上,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的旅游部门一连讨论了7项方案,涵盖了设置旅游交通标志牌、共同开发旅游宣传品、三地旅游投诉受理、旅游执法合作等多个与游客息息相关的内容。

  “以往都是北京设置北京的景区指示牌,河北设置河北的景区指示牌,给游客带来不便。如果不清楚周边环境,往往多走几公里就能到达的跨界景区就有可能错过了。”市旅游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三地在交界处互设指示牌后,游客驾车行驶在一地时,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上可以获悉其他两地距离自己较近的景区。

  根据目前的方案,可以设置这类旅游交通标志牌的旅游企事业单位,首先应该是区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景区,且全年开放时间达到200天以上、停车面积至少达到2000平方米。此外,考虑到游客驾车出行的方便,都距离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主要公路在10公里以内,连接景区出入口的道路也必须是双向两车道以上、且全部硬化。“按照计划,这些指示牌的设置时间大约在明年1月到11月。”这位负责人说。

  一张图看懂京津冀景区

  眼前是路边的指示牌,手中则是一张涵盖京津冀三地景区的电子地图。也是在明年,京津冀三地将联合推出一张旅游电子地图,共同编制一本旅游路书。

  这一张可以看懂三地景区的电子地图上,主要包括三地旅游景点、旅游度假酒店度假村、旅游咨询站点、主要线路介绍、特色老字号和娱乐休闲点。据了解,这张电子地图绘制完成后,游客通过电脑、手机均能看到和使用。

  除此之外,一本集合了三地50条旅游线路的路书也将集结成册,并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分类。以目前初步的计划来看,家庭亲子游、周边自驾游、海边度假游、银发老人游、温泉滑雪游等多个内容均涵盖在内。

  “这本路书其实就是一本游客体验式攻略。”市旅游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路书未来风格尤其要吸收当下旅游达人的感官体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也将包含游客的评价。

  旅游直通车加线加班次

  来自市旅游委的数据显示,本市旅游集散中心近两年已经开通北京到天津市区、承德市区、张家口草原、秦皇岛北戴河、保定白洋淀等地的旅游直通车10余条,开行班次2000多个。同时,这些旅游直通车线路,每年发送游客15万人次。除此之外,北京也开通了到香河家具城、白沟小商品基地、辛集皮革城等多条购物旅游直通车,每年发送游客在10万人次以上。

  一方面旅游直通车受到游客欢迎,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旅游集散中心数量少、直通车班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线路分布冷热不均、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为了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三地将建立协作机制,拟定通用的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同时,根据目前的方案,明年北京与石家庄旅游集散中心将分别培育10条成熟线路作为常态化旅游直通车,全年开行班次5000个以上;同时,天津、唐山、沧州三地旅游集散中心有望开通5条以上的省际线路,北京与石家庄也将分别增加5条新兴的直通车线路。这意味着,明年市民可以乘坐更多班次的直通车,到京津冀区域内更多景区游玩。

  相关新闻

  昨日,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第三次会议上,市旅游委与张家口市政府签署了《北京——张家口奥运旅游协同发展对接备忘录》,两地将共同编制京张冬奥旅游行动计划。从今年冬季开始,北京旅游线路中将加入崇礼滑雪、蔚县过年等元素。

  对接备忘录显示,北京与张家口将在规划、宣传、设施、市场和培训5个方面实现对接。其中,北京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和地铁、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宣传张家口旅游,北京市民也将享受张家口市民优惠待遇,两地将共同推出奥运旅游一卡通。

  此外,张家口将与北京市旅游委培训中心合作,以崇礼和市区为重点,针对服务技能、奥运知识和外语等内容,展开行业教育培训。(实习记者 曹政)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