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催眠乱象催促监管醒来

2014年12月16日 10:48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福建厦门催眠市场炙手可热,但是乱象很多。市民们得小心了,给你催眠的那个“催眠大师”有可能只是经过几千元培训出来的,手头拿的证件并没有经过许可,而只是一张劳动技术培训证书(12月15日《海峡导报》)。

  神秘、神奇的催眠术悄然兴起,迎合了一些人减压、减肥等诉求,时薪数百甚至高达两千元的诱惑力,更催生出形形色色的催眠培训和咨询服务机构。与此同时,无门槛、无资质、无规范、无监管的“四无”现状,无疑又使催眠市场潜伏了不少隐患和风险,诸如忽悠欺蒙、实施不法侵害等等,都是不能不正视的现实问题。

  不只是厦门,放眼全国,催眠术都称得上是新生事物,过去缺乏相应的从业规范、行业标准、资质认定和市场监管,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催眠市场已经火起来,相关部门就不能再继续休眠,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尽快制订相关的规范性标准、制度,迅速将其纳入监管视线,避免长期处于管理真空地带。

  鉴于催眠术更多地涉及情感、精神、意念领域,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复杂性乃至神秘性,有关方面有必要严格准入机制,由相关专家、权威人士研究拟订行业准则,职业培训必须纳入相关职能部门主导的专业技能培训,彻底改变当下的散乱局面。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取得从业资质和服务资格,杜绝游医私下催眠,确保可控、可管,可约束、可追责。当然,有催眠诉求者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既不能过度迷信催眠术,更不能轻易被催眠,切实做到趋利避害。江苏 范子军/读者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