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农村的土地要能留住人气

2014年12月25日 11:23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3日在京闭幕。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会议对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12月24日《长沙晚报》)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人为造城”。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于“人的新农村”提法与之不谋而合。的确,无论是刺激农村消费还是三产融合,一系列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举措都需要围绕建设“人的新农村”展开。它不能仅局限于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和传统文化保护,其核心应是为人的整体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通俗点讲,就是让农村人既能保有自己的乡土文化,又能过上与市民差别不大的幸福生活,让农村的土地能留住人气。

  揆诸现实,农村在“留住人”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局限于“物”的更新换代,新房新路新景观,确实漂亮,但看的功用大于实用,缺少人气。有的地方生活富裕,人也留在了农村,但没了精神,靠着出租土地和征拆款过着“3个月种田,3个月过年,3个月耍钱,3个月游闲”的闲人日子。这两种现象显然都与建设“人的新农村”的要求相违背。

  犹如人们对一个人健康的判定标准必须有骨有肉有精神一样,新农村建设中,物就是骨头,肉就是人,而精神则是扎根本土的传统文化,三者缺一不可。离开骨头支撑,身体就成了一堆烂肉,更不用谈精神;离开肉的充实,皮包骨之下,则营养难续,也难见生机。只有骨肉俱佳、齐头并进,才能养足精神。

  一个地方人气旺不旺,通常与当地的生产和消费情况有关。眼下,新农村建设在基础设施上大多已经基本完备,人们之所以“逃离”农村,要么是家里没产业,需要出去讨生活,要么是口袋有了闲钱但在农村没处花,需要到城里享受点现代生活。就此而言,要留住农村的人气应该在两个方面发力。 一方面要弥补历史欠账,为农民补上发展的红利。农村的养老、医疗,对农村“三留守”弱势群体的救助与关怀都要和城市接轨,为农民消除后顾之忧。之后,才是发展产业,让农民能够在家门口就业,荷包鼓起来。

  另一方面则是尊重农民的消费需求。过去的新农村建设在这点上尤其欠缺。通路、通水、通电之后,农民的需求多样化了。比如说,买了电脑,人们还想着能通网络;联了网后,还想着能网购,送货到村里。这样的个性化需求显然不能仅通过旧有的财政补贴和项目建设模式来满足。农民手上有钱,还要有花钱的安全感,有花钱的地方。在这三个步骤中,建设“人的新农村”更像是一个筐,它不对具体建设项目指手画脚,只是在做好基本民生兜底的同时,为农民的个性化需求创造条件,引导人们留住乡土文化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

  总之,想要留住农村的人气,不是喊口号就可以的。之前,关于“人的城市化”,已经有《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配套,那么,如何处理建设“人的新农村”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出台相应的规划和配套政策也当是应有之义。评论员 庹新岗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