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借悲剧正名逻辑及伦理底线何在

2015年01月06日 10:04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此前有媒体报道,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组织学生在平安夜集体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要求学生不盲目崇洋媚外,封校禁过圣诞。上海踩踏事故发生后,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其官网首页刊文《上海节日踩踏惨剧不幸证明我院对节日管理无比正确》。文中称,惨剧正是在看似正常的时尚的节日狂欢中发生。“青年人已对洋节形成了毫无理性的迷恋。死神已经在许多城市徘徊了多年,终于在2015的上海元旦夜找到了显身的机会。”

  “圣诞风波”尚未散尽,一篇措辞诡异的网文,又将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推回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该文中,外滩踩踏事故,竟被校方当成 “自我正名”的绝佳力证。如此这般,冰冷几乎到“幸灾乐祸”的话语方式,注定难逃各方责难……把“灾难”当成借题发挥的素材,用来论证些未必可靠的结论。这种种做派,已然背离了我们面对“悲剧”时,至少所应怀有的敬畏、审慎与同理心。无论如何,公共论辩的成败计较,永远不应超越于,对底线伦理规则的捍卫。

  那场围绕圣诞封校的争吵,显然还郁结在当事人心底。于是,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借“外滩踩踏惨剧”为据,意图向众多“异议者”反戈一击。可谁都知道,所谓“节日踩踏惨剧,证明我院节日管理无比正确”一说,天然存在着严重的逻辑谬误:一方面,其涉嫌偷换概念。故意将侵犯权利、限制自由的粗暴行径,与针对群体集会的正常管理等而视之;另一方面,则是诉诸于“轶事证据”。也即用个人经验或者单独事例,来取代逻辑论述或者有力证据。

  所以,从逻辑角度看,现代学院的反辩,简直不值一驳。真正值得关注的,反倒是此一举动本身。可以想见的是,当初围绕“圣诞封校”的舆论声讨,并未让该院管理者真正信服。不愿理亏的他们,似乎一直在寻找机会、伺机反击?于是乎,纵使是踩踏惨剧,也当然可以被用作“争吵”之用。凡此种种,无疑说明当事人毫无“败者服从”的价值操守。其宁愿举例失当、蹩脚狡辩,也不愿认同对方、修正自我,从而平息一场本就是非立断的争辩。

  对于“吵架获胜”的执念,俨然成了西北学院院方的心结。久而久之,越陷越深、越发无所顾忌,乃至最终无所不用其极。而至于其后果,也已经一目了然——当事学院,不仅未曾摆脱保守、倒退的负面形象,甚至还被贴上了诸如冷血、残酷等等的“不道德”标签。就此,一场由文化议题引发的讨论,遗憾演变成了伦理范畴的讨伐。在情感转移效应的作用下,公众更是在不经意间,把源于踩踏事故的悲愤情绪,转嫁到了对西北学院决策者的抨击之中。

  当我们失去了动机的纯粹、内心的同情以及话语的克制,我们便失去了从容谈论灾难的资格。外滩踩踏事故,不能证明某某学院管理方法正确;而只能证明,上海当地管理方法不正确。这原本是再明显不过的因果论,却因为一些狭隘的算计,而被人为地扰乱和误导。有赖于公众发声,一切是非对错,才又一次得以厘清并获得重申。 ■然玉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