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领导高度重视”过犹不及

2015年01月06日 16:13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官民互动是近年民众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之所以它受到官方的重视,大概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它与民众知情权、参政议政结合在一起,政治生态越趋于现代,官民互动就越有必要。其次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原来那种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逐渐失效,在自媒体迅速发展、舆论生态去中心化的今天,迫切需要做出应对。所以说,今天谈论官民互动既涉及理念的转变,还包括技巧的提升。

  很多政府部门都开通政务新媒体,一些官员逐渐学会和网民对话,但总体而言,这种对话智慧参差不齐。上周有两个与此相关的现象值得关注,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电视台发表新年献词,因为其中有“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这样的表述,舆论对此献词评价甚高。其实这篇献词不乏“公平正义”这样的严肃内容,但因为加入了上述接地气的措辞,这种严肃的宏大叙事得以成为一种具备网络传播力的文本,其效果之佳出乎意料。

  另外一个现象出现在哈尔滨火灾发生后,在官方发布的585字新闻稿中,“领导高度重视”占了258字。毫无疑问,舆论对此难免有所质疑。这样一起可能并非人祸的突发事件,因为官方强调“领导高度重视”,其应对效果大打折扣。其实过去各地在通报安全事故时,这种强调领导而忽视公布事件本身细节的现象已经出现多次,尽管事后外界多有怨愤,但这种“传统”依旧在延续,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顽症,这背后可能是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而更多的问题或许在于,官民互动方面的技巧未受到重视。

  过去研究舆情的专家常常提到媒介素养问题,认为政府部门对互联网的传播特点缺乏了解,是上述问题的根源所在。针对此次官方对哈尔滨火灾的通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认为,“危机传播和新闻发布的‘公共性’并未得到充分认识,其首要目标受众究竟是谁,是‘唯上’还是‘恤下’,这些问题没有搞清就匆忙发布,在社交媒体时代只会引发更大的舆论风暴。”在突发事件中该如何做出应对,应该选择何种信息作为重点传播对象,这些看似是传播学范畴的议题,其实在实践中也不复杂,民众所期望看到的无非是一些人之常情的东西,它们在官民互动中得不到体现,恐怕也不仅仅是因为技巧不足。

  目前无论是政务新媒体还是突发事件的官民互动,基本上走向两种极端,多数时候过于呆板,比如一味强调“领导高度重视”,与之相对,有时则卖萌用力过猛,结果过犹不及,反而有失体面,沦为舆论笑柄。学会和民众对话,今后可能还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何小手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