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有一种“公愤”叫既得利益者的愤怒

2015年01月09日 16:27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这几天,跟“车”相关的新闻,你是避不开的。

  先说“官车”。来自京城的消息说,记者采访多个中央部委后证实,目前中央层面公车封存和补贴发放已基本完成,公车交通补贴已经发放。央视报道此事的题目更像是一个追问:中央车改“交卷”,地方还会远吗?

  再说“民车”。封杀“专车服务”的阵势不同寻常,某官员就指责这项服务为“他们把个性化服务置于大众交通之上,优先发展个性化交通工具,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这是战略上的错误。”“官车”改革,地方什么时候“交卷”,咱不清楚进展;“专车服务”是否真的是战略错误,咱也不懂,只知道有了它,反正我这个“大众”打车比以前容易了。

  不清楚、不懂的事,一个人闷头瞎琢磨,常常是浪费时间。怎么办?赶紧看书,书中不但有黄金屋、颜如玉,还有真相、真理。譬如这段:“我们原来有个专车改革方案,后来误传说要把专车全取消了,就给一点钱作为补贴,引起议论纷纷,有的老同志说,我上车还得要人扶,没有人扶,我怎么打出租车呢?这一下子惹起‘公愤’了,后来我们只好不搞了。”

  说这话的,是朱镕基。这是他以总理身份,在2000年1月14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这段话,就刊登于《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三卷)》第416页。

  公车改革,都知道难,但未必都知道难在何处。这段话就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大信息:难是难在某些人的“公愤”上,只好不搞了。这是什么样的“公愤”?是一些配有公车的人,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就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使得公车改革方案迟迟不能出炉。再譬如这段:“举个例子说,北京出租车司机每天要向公司交150元钱的车份儿。照这样下来,公司两三年就可以把买车子的钱收回来了,但司机还要继续交下去。出租汽车公司还老是给他们摊派,叫他们装这个装那个,卖给他的东西又贵得要命。而且,所有这些交给出租汽车公司的钱只打一张‘白条子’,这意味着出租汽车公司根本不交税。说得难听一点,出租汽车公司那帮人简直就是‘把头’,是上海解放前戴墨镜、穿香云纱的那种人。偷税、漏税,这里面有多少钱呀!”说这话的,还是朱镕基。这还是他以总理身份,在同一个场合的讲话。

  这段话,就刊登于《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三卷)》第417页。

  我看这些天,各个媒体对于出租车行业问题的抨击,话有说得狠的,但比起朱镕基这个,还真是太客气了。瞧瞧,朱镕基是怎么批的?“出租汽车公司那帮人简直就是‘把头’,是上海解放前戴墨镜、穿香云纱的那种人。”

  出租车行业的现状确实很怪异。坐车的骂打车难,态度差;开车的骂太辛苦,挣不到钱。这个局面为什么不能改变呢?就是涉及到利益,涉及到某个群体的“公愤”。

  现在作势要严打“专车服务”的部门口气很硬,说他们这是执法,他们有依据。可他们也不想一想,他们依据的是什么时候的法?如今已是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出租车管理的旧模式已经不适应城市交通的革新时代。如果死咬着过时的条条框框不撒手,那么国家领导人在新年贺词里所用的“蛮拼的”、“点个赞”算什么,是不是属于不规范用词?

  触动利益的事,要改变是难,比触动灵魂还难,但再难也得改。像公车改革,让一国之总理都感慨难的事,现在不也改了吗?我就不信,动动出租车背后的小利益格局会比公车改革还难?朱启禧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