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北人类精子库成立3年 捐献主力是在校大学生

2015年01月23日 10:24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

每份精子都被保存在零下196℃的冷冻容器里

医生在查看冷藏罐里保存的精子试管

  陕西省人类精子库成立三年多来,愿意捐献的人越来越多,可精子的合格率却在逐年下降。2014年的捐献人群中,合格率不到15%。精子库成立至今,共有8000多位市民前来捐献精子,最终却只有1200多人合格。

  愿意捐献人数增多

  主力是在校大学生

  成立人类精子库的主要目的,是筛选并储存优良的精子,提供给临床,使那些由于丈夫原因不能生育而且无法治疗的家庭拥有孩子,从而挽救这些家庭。

  作为西北首家人类精子库,陕西省人类精子库自2011年8月份成立并运行后,陕西省妇幼保健院人类精子库主任张洲见证了精子库的冷清与热闹。他带领的团队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进高校讲座、发宣传页;医务人员走进学生宿舍普及相关知识等。

  “现在平均每天能接待20多人,周末人会更多。”张洲说,运行的第一年,由于知晓率太低,每天冷清的接待几个人,2013年起前来咨询检查的人就陆续增多,2012年接待主动捐献精子的市民,一年才几百人。2013和2014两年都各有3000多人来主动捐献。

  张洲介绍,统计近几年的数据,截至目前共有8000多人主动捐献精子。大多还是以20多岁年龄段的在校大学生居多,约占近一半。

  精子合格率逐年下降

  大一学生合格率更大

  据张洲介绍,前来捐献精子的人数逐年上涨,可经过筛查体检后的合格率,却逐年下降。每位前来捐献精子的市民都会得到免费体检,看是否达到捐献标准。可是最初还能达到近30%的合格率,到2014年已经下降到合格率不到15%。

  三年多的统计数据发现,主动前来捐献精子的8000多位市民,体检合格最终成功捐献的只有1200多人。什么原因导致精子合格率越来越低?张洲说,近年来,全国19家精子库也多次召开学术交流会议进行讨论,但是目前导致精子合格率降低的原因却并不明确。

  从捐献人群粗略来分析,发现在捐献人群中,大一大二学生合格率明显高于大三大四,尤其以考研学生合格率最低。询问中会发现,合格率较低的学生大多都存在过度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另外,医学专科的学生,合格率普遍高于其他专业。张洲分析,可能是医学专业学生更懂得保健。

  精子可保存20年以上

  目前库存较充足

  张洲介绍,虽然合格率不高,但近几年来愿意捐献的人多了,所以目前陕西省人类精子库的精子库存比较充足,目前库内库存精子24014份,基本可以满足西北地区两年的使用量。此外,我省人类精子库每年还向全国11个省份提供精子。仅2014年,就为1600多对夫妇临床运用。

  22日,记者在省妇幼保健院人类精子库里看到,储存室内摆放着一排绿色的液氮容器,而捐献的精子就保存在零下196℃的容器内。张洲说,在目前成熟的冷冻环境下,一份精子至少可以保存20年以上。

  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市民对捐精心存顾虑。张洲说,捐献精子对捐献者本人身体没有任何损害,市民大可不必顾虑。捐精原则上是无偿捐献,但精子库方面会考虑捐献者的交通和误工等原因,捐献一次会给捐献者200元的补助。

  相关新闻

  精子库接受市民“自精保存”

  本报讯 除了为不能生育的患者提供精子服务,陕西省人类精子库还为市民提供一项特殊服务——自精保存,这项服务主要是指捐精人将自己的精子样本委托精子库保管,以备日后生育使用,相当于“生育保险”,2014年就保存了286份。

  张洲介绍,选择“自精保存”的人,大多患有疾病,要进行比如放射疗法等,在治疗前选择保存精子,治病的过程中也不影响生育。还有一些长期两地分居的夫妇,“自精保存”可以解决因为两地分居而无法孕育的困难。

  温馨提醒

  ●捐精者有啥条件?

  年龄22至45岁,身高1米68以上,大专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同意无偿捐献精子。

  ●需要者如何申请?

  有需要的患者,可向所就诊正规医院的生殖中心提出申请,再由医院和精子库联系。

  ●会不会产生近亲结婚?

  按照国家规定,每位志愿者一生中只能捐献一次,每一名捐精者的精子最多只能使5名妇女受孕。捐献者会录下指纹存档,避免多次捐献。一旦满5名,这份精子就将被销毁。这样出现近亲结婚的概率就比自然界生育规律要低得多。

  本组 文/记者 梁璠

  图/记者张宇明 李安定 实习生刘一波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