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红点强迫症”蔓延 平均每5分钟就刷一次手机

2015年02月02日 15:37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

多转,讲情感

  闷骚,转时政

  ■■据腾讯科技的统计,情感、养生和时政新闻稳居阅读人数和分享人数前三名,接着是疾病病理、美食、企业管理、旅游等。在数值上,前两者远超其他类内容。

  ■■比如在第三方机构新媒体排行榜,近五天的健康类公众号榜单中,“老中医健康养生”始终排在第一位;前十名内还有“每日健康养生”、“懂点健康养生”、“健康养生百科”等名字高度重合的公众号,医学专业号“丁香医生”偶尔才会挤进前三名。

  ■■与之对应的是,1月中旬媒体发布朋友圈内流行的“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中,有8条都是伪健康常识。这种情况与现实中神医、大师的盛行,简直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尽管上述类型的信息需求量很大,但质量参差不齐。转的次数越多,说不定越需要警惕。

  ■■时政类新闻排在第三名。“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很好的位次,低调的张扬。关心时政类,证明你能跳脱“小我”,眺望国家。常转此类新闻,等于把LV穿在领口,闷骚,有品。当然,时政类本身有高下,而它的供给者,大多是如小编一类的职业新闻人,所以质量,你懂的。

  “不转

  不是人”

  最讨人嫌

  ■■这年头,如果你的朋友圈里没有几个成天推销商品的,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圈。的确,他们很烦人,但还不是最烦人的。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最新调查,“必转”“不转不是中国人”“不转就……”一类的文章,最讨人嫌。这类内容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和服从心理,绑架了阅读者的情感。其次才是营销代购,然后是乱发谣言、无病呻吟、频繁刷屏,以及所谓的“点名帖”、“必看帖”等等。我们不喜欢收到这些内容,自然就不应该去分享它们。

  广告出没

  请注意

  ■■前两天,腾讯公司在朋友圈进行了首轮广告投放,三种商品分别推送给了不同用户。据说,这是个性定制。尽管腾讯表现得十分谨慎小心,但有了第一条广告,第二条还会远么?

  ■■所以未来你在朋友圈看得最多的而目前尚未出现的,估计就是广告信息。可有了陌生的“第三者”插足,这个圈还能叫做“朋友圈”么?这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

  在这个网速达100兆位/秒的时代,不混朋友圈,都不足以语人生。据先锋心理学统计,一种新的心理病毒——“红点强迫症”正在都市人群中蔓延。有统计数据,当下人们每隔5分钟就会低头刷一次手机,每一个未读提醒的红点,都意味着信息过剩。

  如今,有超过800万个公众号随时供你选择。它们和真实好友一起,构成了你的立体社交网。在此之前,我们拥有的是1915种报纸、9877种杂志和近5000个电视频道。如果考虑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实际数字还要大大减少。那个时候的“朋友圈”,只靠口头交谈和小范围传阅来进行分享。

  不过,数量增多并不等于选择权变大。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朋友圈是个什么圈的,常常不是你,而是那些转来转去的文章。

  在每天亿万次的公众文章供给中,“转发”既是供给者的目标,也是转发者的品位。转的正好是转得多的,证明你跟上了时髦,转的正好是转的精的,证明你品位不俗。

  那么记住这张榜,这是混朋友圈“装品”指南。记者林坤 制图晶晶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