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徽蚌埠减产粮田将获保险赔偿 农民称损失难弥补

2015年02月11日 10:0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

农民留存的干瘪的稻穗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新闻纵横》播出了由于天气原因,安徽蚌埠粮田大面积减产,部分田块绝收的相关报道。但也有当地农民和农资店经营者,对隆平高科 稻种抗性 标识不一提出指责,称其涉嫌虚假宣传。面对这一指责,隆平高科给予否认。那么农户的损失到底能否得到赔偿?农业主管部门又作何反应?想要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从制度层面,能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呢?

  10日,安徽省蚌埠市种子管理站站长崔伟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对于当地农民反映的“隆平高科涉嫌虚假宣传”的问题,农业主管部门没有处理的权限。针对种植隆平高科0293稻种受损农户,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农业保险部门,推进理赔程序。

  国元保险公司五河支公司经理刘捍卫:理赔应该在春节前基本到位,钱已经到乡镇了。

  刘捍卫介绍,政策性的农业保险保的是物化成本,而不是经济收入,此次针对0293稻种的理赔额度大都在每亩200多块钱。

  刘捍卫:有些村基本就是绝收了,有些减产40-50%,有些村减产67-70%都有,绝收的应该在30%左右。今年多数都是在抽穗扬花期那个季节没受上粉,多数都是在第三期,第三期都是200多块钱。

  记者:除了0293以外,其他品种出现这种大的减产的情况多吗?

  刘捍卫:在五河这个范围,据我了解,就只有这个产品受灾比较突出一点。

  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金山湖村村民甘朝康告诉记者,村里已经贴出了保险理赔的公告,理赔金额最高为每亩205块钱。

  甘朝康:0293绝收的是205,其他减产的也有40的,30的,20的,10块的都有。

  甘朝康随后给记者算了笔帐。

  甘朝康:上门收购价是1块3毛8,每亩地我们按1200斤计算,就是1656块钱,保险公司赔偿205块,我们还是有1000多块钱的损失,如果隆平公司抱着自己还是有理的话,我们将会起诉。

  事件回顾:

  安徽蚌埠粮田大面积减产 农民指责隆平高科稻种抗性标识不一

  可以看到,安徽蚌埠此次的粮田减产绝收事件已经给当地农户造成了巨大损失。无论0293稻种是否存在村民提到的“虚假宣传”等问题,如何进一步对粮食种子从来源到使用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都值得给予足够重视。在采访中,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种子审定工作可以进一步细化,病虫害预测和技术指导也需要继续加强。总而言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利益。

  蚌埠市种子管理站站长崔伟告诉记者,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利益,还需要在制度建设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让制度与实际更贴合。

  崔伟:同样一个品种在省里是审定过的,但审定的区域不是在我们蚌埠。但这个品种在我们当地确实是存在,而且很好,而且不是一年两年了。这样给执法部门也造成很大的麻烦——你不让农民种,农民认为这个品种还就是好,而且这个品种已经种了不止一年两年了,上面因为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就不能认定。比如长期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在当地可以种植的一些品种,能不能突破现有的品种审定办法通过认定。

  结合农业发展现状,崔伟建议种子审定等工作要进一步跟上品种更新的节奏,做到及时高效。

  崔伟:技术是发展的,有些品种过去认为是好的,但是随着发展,慢慢被淘汰了,但还是合法的,但是农民已经不愿意种了, 但一些好的品种又没经过审定,主要的问题是怎样能跟上步骤,不能滞后。

  另据《关于两优0293田间出现异常现场鉴定结论中“适期预防措施不到位”的情况说明》记载,“在今年这样易感稻瘟病的天气,农民种植这样的高感稻瘟病品种,需要针对性进行全程技术指导,适期开展预防与补救方能奏效。适期预防措施不到位不完全是农民的过错。”

  隆平高科水稻部经理李步勋介绍,公司每年都会组织代理商,代理商组织零售商和种植大户召开培训会,公司还专门建立了微信官网传播种植技术,2014年,安徽农业主管部门在稻瘟病发生前曾做出过预测并发布过防治措施与方案,公司也要求代理商转发并及时通知零售商和农户,但受客观因素影响,技术指导到田间地头依然是他们力求实现的目标。

  李步勋:广袤的农田,如果把这个服务做到每家每户、每块田间地头,这是不现实的。我们现在一直在讲,农业服务有个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包括我们公司也在准备成立一个农业服务公司,就是要把这最后一公里实实在在的打通。(记者白宇)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