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阿仔”与“自梳女”的“母子”情缘

2015年03月06日 15: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肇庆3月6日电 题:“阿仔”与“自梳女”的“母子”情缘

  作者 黄耀辉 陈志坚 梁茂森

  87岁的胡二女和80岁的吴亚妹是广东肇庆地区最后两位“自梳女”。

  “三八妇女节”前夕,武警广东肇庆支队端州区中队的官兵们,带上自种植的蔬菜、礼品到“姑婆”居住的政府安居房串门。姑婆则亲切地叫他们“阿仔”。

  自梳女又称马姐或姑婆,是古代中国独特的女性文化。明末清初时,顺德等地的蚕桑业发达,为逃避封建婚姻,有姑娘自己动手将头发梳成一个髻,以示终身不嫁,自食其力,其聚居地被外界称为庵堂。

  与“自梳女”的情缘从一场大雨开始。

  武警端州区中队指导员叶飞洋回忆:1988年夏天,官兵在驻地附近的塔脚路进行训练,忽然天降大雨,官兵们跑到就近的观音堂避雨,不料却被观音堂走出几位妇女推了出堂门。

  事后,官兵们得知,她们是肇庆最后一代“自梳女”,观音堂是她们的家,也是她们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自梳女”的身世引起官兵们的关注。据官兵回忆,1988年秋天,吴四妹姑婆在地里干活时突发疾病,栽倒在地,恰巧,中队执勤哨兵下岗,他背起姑婆往医院跑,挂号、交钱、取药。吴姑婆感动了,称有儿也不过如此。

  官兵们还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自发组织为“姑婆”打扫卫生,进不了观音堂,就清理观音堂周围的垃圾,偶尔有几个自梳女半开门,想探个究竟,但很快又关上了。

  端州塔脚社区居干部熊文清说,自梳女居住的观音堂已有200多年历史,鼎盛时,当地观音堂住有100多位自梳女,她们以编席谋生。

  近年,当地政府将自梳女的生活纳入了低保。随着城区的改造,胡二女和吴亚妹也从观音堂迁入政府的安居房。

  叶飞洋说,姑婆们与“阿仔”始终相互牵挂,到自梳女家“走亲戚”,是新兵入伍的“第一课堂”。逢年过节,官兵都要探望姑婆们,还不时邀请姑婆到新营区度元宵,过中秋,给“自梳女”们家的温暖。

  自梳女吴亚妹说,“阿仔”退伍,大家都哭,舍不得他们走。她称,不少离开几年的“阿仔”又带着“仔仔”来看姑婆,自己“好幸福”。

  据叶飞洋介绍,如今,驻地官兵以“90”后为主,但肇庆自梳女与官兵的“母子”情缘已有27年之久,这是当地一代又一代官兵们与自梳女们的“鱼水情”。(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