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绍兴的水城神韵:望山看水记乡愁

2015年03月14日 19: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绍兴的水城神韵:望山看水记乡愁
绍兴老街 绍宣 摄

  中新网北京3月14日电 题:浙江绍兴的水城神韵:望山看水记乡愁

  记者赵晔娇

  阳春三月,在深圳打工多年的李仁强时隔7年回到故乡浙江绍兴。他坐着鲁迅笔下的乌篷船,缓缓行驶在环城河上。

  这一次,他说最大的感受便是惊喜二字。

  “多年前的环城河臭得不行,经过近些年的治理,水又清了,两岸植物也变漂亮了。”李仁强感慨到,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住在环城河边上的日子。

  李仁强的这一番感触背后,是政府对于水污染治理的重视。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表示,要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我们要通过‘重建水城’,将‘东方威尼斯’绍兴打造成中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代表性城市和集长三角水乡之大成、最具江南神韵的宜居水城典范。”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委书记钱建民在全国两会上说。

  江南水乡还城市一泓清水

  李仁强所看到的环城河变化,得益于绍兴的治水。千百年来,绍兴伴水而生、因水而兴。该市有6759条河流,总长10887公里。

  在30多年的发展中,绍兴逐渐形成了以纺织、印染、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该结构也带来重大代价。不少河流被污染,填河造地一时成风,水城特色消退等。”钱建民表示。

  这一现象,影响了绍兴城市品质提升,也与百姓的期盼存在差距。

  “老百姓想要什么?绍兴城市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是什么?”钱建民等绍兴主政者多次讨论思考。

  2013年,绍兴七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重建水城”战略正式被提出。

  其中,关键点依然是治水。

  为了治水,绍兴成立作战指挥部,以及污染治理、河湖整治、产业发展等四大专项工作推进组,明确目标任务责任。

  2014年,该市累计整治垃圾河529条、黑臭河199条。

  目前,绍兴已确定重抓“两江十湖一城”的发展格局,提出水城建设不仅要传承传统、更要面向现代。

  传承传统是指要尊重绍兴的水城特色,而面向现代是要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建设宜人的建筑、公园等。

  预计到2015年底,新建成的迪荡湖公园将拥有环湖慢行道、景观桥梁等。此后出炉的《曹娥江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设计指出白马湖的建设目标是打造湿地公园。

  水城建设为切口解产业之痛

  在大力治水背后,还有产业结构的悄然改变。

  “‘重建水城’战略就是以治水为突破口破解‘产业之痛’,也只有重构产业,才能达到水城建设的目的。”钱建民这么说。

  历史上在绍兴经济舞台上唱主角的“三缸”(染缸、酱缸、酒缸)正逐渐转型,取而代之的是高端智能装备、信息经济等五大“新秀”。

  为了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自2011年起,绍兴设立“每年20亿、5年100亿”的新兴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在扶持资金的支撑下,是企业转型发展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在,走进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展示厅,可以看到“古纤道”自产工业涤纶丝所制成的汽车安全气囊、轮胎子午线等。

  “‘古纤道’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差别化涤纶工业纤维生产基地,产能占全球的25%。”说起这一切,该企业董事长施建强满满地骄傲。

  然而时光倒推回6年前,施建强却苦恼于传统化纤产业同质化低价竞争的困境。

  2010年,施建强决定转产中高端的工业化纤,通过攻克技术难关,不仅生产效率提高近20倍,还降低能耗,一年省下3亿多元电费。

  4年后,“古纤道”销售收入已达百亿元,利润是上年的3倍多。

  “古纤道”只是绍兴发展新兴产业的一个缩影。

  绍兴和新兴产业的结合还有更多的惊喜。

  比如,在通用航空领域,绍兴正加强与上海航空企业的对接,承接飞机修理、航空航天零部件等航空产业转移。

  这一切正让绍兴逐渐成为新兴产业的强市。

  一升一降。

  作为曾经的轻纺之乡,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当下,绍兴还通过深入开展相关专项整治行动,促使传统产业比重逐年下降。

  据悉,2014年,绍兴共淘汰1625家企业的落后产能。

  治水落点惠民绍兴“寻根”再出发

  在政府利好措施下,绍兴企业再次迈出发展脚步。市民也从水中有了幸福的“获得感”。

  “绍兴的水城建设目的在于惠及民生。”钱建民说。

  周建国是环城河里的一名船夫。每天,他驾着乌篷船,带游客寻找课本中的记忆。

  两年前,周建国只是个纺织工人。生活环境的变化,让他很快嗅到了市场。

  “环城河的水变清了,外地游客想知道,做乌篷船是什么感觉。”凭着朴素的想法,周建国成了一名船夫,赶上了绍兴发展水上旅游的东风,去年,他的收入达到了12万,是之前的两倍。

  周建国只是环境的受益者之一。

  去年,绍兴东湖乌篷船的营业收入与前一年相比增幅在15%以上。放大到整个绍兴,2014年,该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52.07亿元。

  “水”推动了旅游业发展,也让市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去年,绍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167元和23539元,分别增长9.1%和10.5%。

  可以说,绍兴史就是一部治水史。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认为,绍兴正在摆脱中国城市“千城一面”的通病。

  “绍兴提出建设水城,终于找到了自己城市的根、个性和特色,不再模仿,不再复制,不再‘山寨’。”乔润令曾这样表示。

  钱建民认为,绍兴“重建水城”的道路刚刚开头,未来的绍兴城内遍布码头,大家可上船,沿着河网通往高铁站和各个旅游景点,水上交通会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只有更加凸显水城特色,绍兴才能真正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钱建民最后这样表示。(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