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西藏震区吉隆边防一连的担当

2015年05月18日 11: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尼泊尔8.1级强震发生后,西藏边境地区受损严重,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樟木镇受灾民众在日喀则市拉孜县临时安置点得到安置,他们15日将转移至日喀则工业园安置区和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师生安置点。罗布次仁 摄  

  中新社拉萨5月18日电 题:西藏震区吉隆边防一连的担当

  中新社记者 唐朝杨

  “那天田连长刚好感冒,地震发生后,正打着点滴和我下棋的他一把拔下针头,迅速集合好队伍。”52岁“老兵”蔡镭对“4·25”地震发生时的一幕,记忆犹新。

  他所在的连队是西藏军区日喀则军分区某团边防一连,长期驻守在吉隆镇外,连长是田景鑫。

  “14时20分,田连长带领官兵到达吉隆镇,与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取得联系。”

  “15时,一连派出应急分队赴吉隆镇玛嘎村和热玛村查明灾情,救助受灾民众。”

  “15时05分,又派出一支救援队,携带帐篷、战备食品、救援器材到达吉隆镇。”

  从内蒙古来吉隆旅游的张家福地震时有惊无险地从一座倒塌的民房中逃出,跟随人流跑到镇外的空地时,一连正好赶到。“部队一到就在空地上竖起一面国旗,不少人开始向国旗方向靠拢。”

  官兵们迅速开始在空地上搭帐篷,张家福加入了帮忙的人群,“那是吉隆在地震后搭起的第一顶帐篷,帐篷刚搭好,就有一位孕妇被送了过来,经过医务兵紧急处理,安然无事。”

  田景鑫随即决定在帐篷里建立吉隆镇第一个临时医疗点。天色渐晚,受灾民众吃饭成了问题,田景鑫又带着炊事班回到连队安排做饭,驻地食材有限,官兵们就把所有储备的压缩饼干、方便面全都搬到安置点。

  后来主动承担起食材购置工作的吉隆口岸检验检疫局职员袁睿回忆说,“部队把所有能吃的都给了受灾民众,一些官兵忙碌了一天什么东西都没吃。”

  地震当天晚上,临时指挥部筹集到一些用来搭温室的塑料布,忙碌了一下午的官兵们又接过搭建临时帐篷的任务,“他们把几辆大车开了过来,然后把薄膜用车架起来,因为道路中断,外面的物资无法送进来,大家就一起挤着熬了一夜。”土生土长的吉隆人曲珍说,“晚上还下起了雨,可战士们为防止余震,依然在外面巡逻、站岗。”

  4月26日,随着道路的陆续打通,帐篷、食物等物资陆续运达,一批批救灾人员也先后赶到,救灾工作进入常态化,然而,田景鑫和他的一连战士们却丝毫没有休息。

  随后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早就感冒的田景鑫病情恶化,说起话来显得格外吃力而且声音嘶哑。

  “我的兄弟们个个是好样的,我当了十多年的兵了,可他们好多都还是新兵。”震后第三天,田景鑫在灾区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没说几句话,就着急要赶去医务室。

  记者在营区看见,大部分士兵正如田景鑫所说,都是刚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有的甚至才十八九岁,稚气未脱,但抬伤员、搬物资却干劲十足。

  在营地旁边的空地上,有几个蔬菜大棚,但里面却没种任何菜瓜,而是一排排床铺,原来连队的营房也在地震中受损,唯一的帐篷用作了临时医疗点,战士们只能住进大棚。

  在吉隆镇安置点,大片的帐篷已经搭起,但因为不断有被困人员转出,战士们仍在空地上挖坑、打桩。每天下午6点,十多个战士抬着饭菜来到发放点,为受灾民众发放饭菜。

  “从第一顿饭到现在,所有的饭菜都是由一连和一些志愿者在做,炊事班10多个人每天管着上千人的伙食。”蔡镭说。

  连续几个晚上,记者路过饭菜供应点时发现,临近午夜依然有战士守在那里,晚归的受灾民众还可以吃到热饭。(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