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西“限桉”引发生态、政策双重争议

2015年05月22日 18:1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在以每年200万亩的增速、3000多万亩的总面积成为全国最大桉树省区之后,去年以来广西各地相继“限桉”的做法引发热议。从鼓励种植、多年高速扩张转而“踩刹车”,官方态度为何发生明显变化?速生桉生态之患根源何在?如何消化决策更迭后果?

  桉树第一大省区亮起“限桉”红灯

  “我们已经清理了水库周边山坡种植的几百亩桉树,目前还在加快推进这一工作。”5月19日,站在广西隆安县那降水库坝首,县林业局局长林毅对记者说。放眼望去,几个被清理过的山坡露出了光秃秃的沙土,但还有大片密集的桉树林围绕在水库边。

  过去10多年来,桉树人工林在广西一路“高歌猛进”,年均新增200万亩左右,桉树面积、生长量、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去年以来,广西多地却突然亮起“限桉”红灯。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下发通知提出,调减桉树种植面积使其占森林总面积的比例从13.7%降到12%以下;基本农田、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区、自然保护区、江河源头、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高速公路、铁路两旁和主要河流两岸200米范围内可视一面坡、水库倒水第一面坡,不得种植桉树等。

  “速生桉本身不属于水源涵养林,从其生长机理和砍伐更新的周期看,对水源的涵养十分不利。”南宁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广西林业部门表示,大面积发展人工林,出现树种单一、结构单薄等现象,导致森林生态功能不够强、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抵抗病虫害能力弱等问题。

  “杀鸡取卵”式发展酿恶果

  桉树种植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直是颇具争议的热点话题。桉树被一些环保组织称为“抽水机”“抽肥机”,认为其对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土壤等具有较大破坏作用,而以林业系统为代表的另一方观点则认为桉树并无上述负面影响。

  记者在武鸣县太平镇林渌村看到,在分别种着速生桉和玉米的田地里,靠近速生桉一侧的玉米苗明显比远离速生桉的玉米苗矮小得多,当地村民认为这是速生桉吸收过多养分的例证。上林县乔贤镇龙头村大昌庄村民覃怀礼说,村里种了大约80亩速生桉,自从种桉树之后,森林其他生物明显减少,土壤板结严重,“下雨以后落叶冲到水里水都变成了黑色。”但记者在其他一些地方则看到,桉树林中也有着较为丰富的植被生态。

  广西大学林学院院长温远光表示,桉树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问题非常复杂,需要经过长时间系统性研究,而目前正反两方面的实证案例都有,结论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但不恰当经营培育方式确实产生了负面生态效应。

  大面积连片种植的风险已经显现。2014年台风“威马逊”肆虐广西沿海,记者走访灾区发现,不少连片桉树林均大面积倒伏或被折断。防城港市林业经济损失4亿多元,其中3亿多元的损失来自桉树,速生丰产林折损面达到75%。广西林科院副院长项东云介绍,据其研究测算,广西桉树容量约为250万公顷,现在已经达到200万公顷左右,部分县区桉树占林地面积的比例超过30%,控制规模势在必行。

  短周期、高强度的经营模式被认为破坏了土壤的微生物环境及蓄水功能。隆安县城厢镇震东村村支书何振良告诉记者,速生桉三年半到5年就可以成材,为维持其快速生长,很多承包林地的老板都在造林前烧山炼山、翻地铲除植被,还要进行大量施肥、锄草,“一般每个月都要锄一次草,很多都使用除草剂。”

  项东云认为,桉树问题的核心源于缺乏对于产业长期系统研究和规划布局。如,桉树品种本来非常丰富,但长期以来我国以周期短但质量低的品种为主要培育目标,忽略基于资源特点的定向培育,短、中、长期资源培育,锯材资源培育协调发展目标;经营技术也以短周期经营为主,缺乏中长期经营技术、多功能林业以及生态功能的系统研究等。

  谨防政策大起大落带来“二次危害”

  “砍掉现有的桉树林,种什么树能在四五年内形成现有的森林规模和效应?这对水源涵养的危害会更大。”——谈及一些地方的“限桉”做法,项东云如此反问。

  一些专家认为,速生桉快速扩张及其带来的生态负面效应与政府在决策之初缺乏对产业的长期调研、规划布局有着重要关系,而在桉树已对森林资源格局、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等产生重要影响的当前,如果政府又大力主导禁桉限桉,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将带来更大危害。“相比于直接砍掉或禁种限种,更好的处理方式是通过规范经营方式对既有桉树林进行改造。”项东云说。

  温远光表示,长远来看,为解决桉树产业存在的问题,应在系统调研基础上出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桉树发展规划、经营管理规程和生产技术标准,使造林者有章可循。(记者孙志平、向志强)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